克林(林可)黴素的四種死法

作者:佚名 來源:藥評中心 日期:17-03-19

克林黴素和林可黴素,因抗菌譜窄,並具有嚴重不良反應,大型醫院已經達成基本共識:克林黴素和林可黴素不再作為“一線用藥”。但是,由於價格便宜,用藥前不需要先作皮膚過敏試驗,於是像潮水一般湧向了基層,特別是農村。結果,因適應證把握不嚴,對不良反應認識不全麵,導致一起死亡事件。

死法1: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過敏者,使用克林(林可)黴素

克林黴素和林可黴素,對革蘭陽性菌及厭氧菌具良好抗菌活性。由於易引起致死性假膜性結腸炎,因此通常在其他抗菌藥無效的情況下才使用。例如,“有應用青黴素指征的患者,如患者對青黴素過敏或不宜用青黴素者本品可用作替代藥物”——注射用林可黴素藥品說明書。

但是,統計分析發現,在因林可黴素過敏性休克引起死亡病例中,有青黴素過敏史者占50%,說明有青黴素過敏史的患者發生林可黴素過敏性休克的幾率較大,死亡率亦較高。

此結果提示醫生,認為林可黴素安全而作為青黴素、頭孢菌素等過敏患者首選藥物的觀念應予以糾正。在使用克林(林可)黴素時,一定要做好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各種準備。

案例:患者,女,50歲,以外陰瘙癢,白帶增多,尿急、尿痛為主訴住院。因對青黴素、鏈黴素、頭孢唑林過敏,住院後給以氧氟沙星和克林黴素注射液交替治療。先給氧氟沙星0.2g靜滴,患者表現無異常。當給以克林黴素0.6g+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靜滴2分鍾,出現胸悶、頭暈、呼吸停止,心音測不到,血壓測不到。靜注腎上腺素等藥物後恢複。次日隻用氧氟沙星注射治療,未出現異常反應。

死法2:克林(林可)黴素,劑量過大或滴速過快

克林(林可)黴素屬於時間依賴性抗菌藥,一日應多次給藥。克林黴素是林可黴素的氯化衍生物,抗菌活性強於林可黴素,臨床應用也更為廣泛。

克林黴素:成人,中度感染0.6~1.2g/日,分2~4次;嚴重感染1.2~2.7g/日,分2~4次。靜脈滴注時,每0.3g溶於50~100ml溶液中,稀釋後濃度≤6mg/ml,滴速≤20mg/分鍾。

林可黴素:成人,一次0.6~1.2g/日,每8小時或12小時1次。靜脈滴注時,每0.6g溶於不少於100ml溶液中(稀釋後濃度6mg/ml),滴注時間不應少於1小時。(滴速≤10mg/分鍾)

克林(林可)黴素大劑量給藥時,不僅可引起腎功能異常、血尿、急性腎衰竭,而且可致血壓下降、呼吸抑製和心髒驟停。

案例:患者,男,44歲。因“頭痛、發熱”就診於某無證診所,診斷為感冒。給予輸液治療: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林可黴素1.8g+維生素C+維生素B6。輸液結束後4小時患者出現大汗淋漓、嘔吐、乏力等症狀,被送往當地區中心醫院救治,搶救無效後死亡。

死法3:與阿米卡星合用,致呼吸衰竭

克林(林可)黴素具有神經肌肉阻滯作用,且有多個作用部位,對突觸前、受體、通道及肌肉均有阻滯作用;在聯合用藥中,尤其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骨胳肌鬆弛藥、鎮靜催眠藥其他中樞神經係統抑製藥等聯用時,可能因神經肌肉阻滯與中樞抑製的累加和協同作用,出現肌肉鬆弛加重、呼吸抑製或麻痹等。

動物實驗證明:相同的給藥劑量,單用阿米卡星或林可黴素時未引起動物死亡,阿米卡星和林可黴素聯用時,動物迅即發生行動蹣跚,呼吸困難,抽搐而死。而且阿米卡星和林可黴素聯用毒性增加和給藥間隔時間無明顯相關性,隻要體內存在一定的藥物濃度,兩藥聯用均有危險性。

案例:患者,女,33 歲。某日感冒後在本村醫務室內靜脈滴注硫酸阿米卡星、鹽酸林可黴素治療。治療後無明顯異常。翌日再次滴注硫酸阿米卡星及鹽酸林可黴素過程中突然出現呼吸困難、麵色紫紺等情況,搶救無效死亡。最後經屍檢、檢驗確認為靜脈滴注硫酸阿米卡星、鹽酸林可黴素引起急性呼吸衰竭死亡。

死法4:與地塞米鬆合用,引起低血鉀

單獨應用林可黴素可導致低鉀血症但機製不明。地塞米鬆屬長效糖皮質激素,半衰期5小時,能夠保鈉排鉀,但作用較弱,長期大量應用,作用較明顯。

林可黴素和地塞米鬆在臨床,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使用較為普遍,二者聯用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搜索相關文獻,林可黴素聯用地塞米鬆導致低鉀血症發生時,大多數存在大劑量使用林可黴素的情況。

臨床醫生宜避免二者聯用,必須使用時須慎重考慮林可黴素的用量並注意觀察,如有低鉀血症表現時應檢查血鉀並予以處理,且密切注意防治心律失常的發生。

案例:患者,男,30歲。因“感冒”到某診所就診。給予0.9氯化鈉500ml+林可黴素1.8g+地塞米鬆5mg靜脈滴注,輸液無不良反應。輸注完畢後1小時,患者出現四肢無力,腿腳麻木等症狀,因搶救不及時死亡。最後經過化驗、屍檢等,認定為聯用林可黴素及地塞米鬆導致低鉀血症誘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

關鍵字:克林黴素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