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慎重對待抗生素
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監測報告指出,抗生素耐藥性再也不是對未來的預測,而是全世界正在發生的現實,而且正在威脅人類治療醫院和社區普通感染的能力。如果不緊急采取協調行動,全世界就可能會進入後抗生素時代——幾十年來可以治療的普通感染和小傷會再次變得致命。
產生耐藥的三大禍源
抗生素耐藥問題被視為與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和環境破壞同等重要的全球性挑戰,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與人類錯誤的行為脫不了關係。以下三種行為是耐藥禍源:
1、亂服藥:很多人把抗生素當作“萬能藥”,一旦發燒、咳嗽、嗓子疼就會吃點,甚至還有人常服抗生素“防病”,這些都是用藥誤區。自行服用不適合的抗生素不僅耽誤病情,還會增加耐藥風險。
2、醫療機構用藥不當:一些基層醫務人員專業素質有限,一味迎合老百姓求醫時“錢別花太多,但見效要快”的心理,從而使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和輸液這“三素一湯”成為很多基層醫院開藥的標配。
3、養殖業無序使用:降低死亡率、加快繁殖速度,在畜牧養殖業中盲目、過量用藥的情況比較突出,使用禁用抗菌素的問題也時有發生。如動植物存在抗生素殘留,人們吃了這些食物,就相當於吃了“二手抗生素”,耐藥性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強。
遏製細菌耐藥性與每個人都
細菌耐藥性問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防控細菌耐藥問題絕不隻是國家和醫生的行為,每個人都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全社會各個層麵都可以采取行動降低細菌耐藥性的影響並限製其傳播。國家和政府應該進行持續強有力的公眾和醫生宣傳教育,強調抗生素濫用的危害並改變不必要抗生素的潛在需求;加強行政管控和感控參與,依靠信息化係統,實現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逐步完善由感染科醫師、臨床微生物檢驗人員、臨床藥師組成的三大技術支撐體係,進一步推進抗生素針對性使用;從長遠來看,重新評估醫學和藥學專業課程是有著必要性和積極意義的。衛生工作人員應保證手、器具和環境清潔來預防感染;同時,確保病人及時接種所需疫苗;當發生疑似細菌感染時,通過細菌培養和檢測進行確認;隻有在確實需要時才開具和分發抗生素,在合適療程開具和分發合適劑量的合適抗生素。作為普通公眾應經常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密切接觸病人並及時接種所需疫苗來預防感染;僅使用獲得認證的衛生專業人員開具的抗生素,始終按照處方全程服藥;不使用剩餘的抗生素,不與他人共用抗生素。
今年8月,中國頒布了《遏製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對此世衛組織表示讚揚。施賀德指出,世衛組織鼓勵所有成員國積極參與宣傳活動,提高全球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認識,促進社會公眾、衛生工作者和政策製定者采取最佳措施和行動,控製細菌耐藥的繼續發生和擴大。
感冒濫用抗生素,終將無藥可用
導語
規範使用抗菌藥物才能有效遏製細菌耐藥,保護生命健康。
近期氣溫低,陰雨還伴有大霧,不少人得了感冒,便自行去藥房買些抗生素服用。
抗菌藥物具有抑製或殺滅細菌的作用,可顯著降低機體傷口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然而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以及不規範應用抗菌藥物導致的耐藥問題,已使某些抗菌藥物對致病微生物“束手無策”。最終危害是,人類在應對感染性疾病時,可能真的將麵臨“彈盡糧絕”。究竟如何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才能控製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寶寶感冒媽媽自行“當醫生”
4歲的薇薇感冒了,吃了兩天感冒藥也不見好轉,年輕的媽媽便帶薇薇到附近的診所輸液,打了兩天“青黴素”(具體藥名不詳)後,薇薇的燒退了,咳嗽症狀也暫時得以控製。可是過了兩天後又開始咳嗽,服用止咳藥後,不僅症狀沒有得到緩解,還有加重的趨勢。媽媽隨即帶薇薇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就診。
經過抽血化驗檢查,薇薇被確診為支原體感染,醫生給薇薇開了盒阿奇黴素混懸劑,並交代薇薇媽媽每天隻需讓孩子服用1次即可,可以與食物同時服用。3天後,薇薇完全康複了。
“抗菌藥物是把雙刃劍,患者不能憑經驗用藥。”劉麗華表示,孩子生病了,不會也不懂如何描述身體狀況,任由家長“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憑經驗用藥,再加上父母在家自行給孩子用藥時,也不看說明書,隻要是“發熱咳嗽”,全靠“抗生素”,甚至有的家長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用“最好的,效果最強的藥”,導致目前抗生素使用不當,甚至濫用的現象日益突出。
久而久之,抗生素將無法殺滅或有效抑製細菌,導致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超級細菌”誕生,屆時恐將無藥可用。
抗菌藥物是把雙刃劍切莫亂用
劉麗華指出,抗菌藥物是雙刃劍意味著,對症用藥,可以防治疾病;不合理使用或濫用,不僅副作用明顯,導致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損害患者健康,還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針對目前市麵上出現的抗菌藥物,大致可分成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藥兩大類,其中包括以青黴素類、頭孢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等常見的家庭常備藥。每一類都有自己對症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疾病、細菌等,使用不同的藥物。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尚沒有哪一種抗菌藥物能殺滅所有的細菌,也沒有哪一種藥物是萬能的。因此,充分了解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合理用藥,是避免細菌耐藥產生的重要環節。
比如上述病例中提到的阿奇黴素,就屬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咽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炎,衣原體感染引起的生殖係統感染等,尤其是支原體感染,由於其療效肯定,常常作為首選藥物。
青黴素類藥物,對於敏感菌所致的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依然有效,如果患者是支原體、衣原體感染,阿莫西林就有點“力不從心”。
抗菌藥物濫用嚴重者將危及生命
如果將口服的阿奇黴素按照不同劑型細分,可分為片劑、顆粒、膠囊、混懸劑、糖漿等十幾種。從服用方法上講,阿奇黴素的片劑、顆粒、膠囊等,宜選擇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服用,此時藥物能被人體最大程度吸收,從而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其缺點是可能引起患者的胃腸道反應,比如惡心、嘔吐、腹瀉等;而更加適用於小孩服用的混懸劑、糖漿,則可以與食物同服,因為食物並不影響這兩種製劑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程度,同時還能減少該藥物對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
因此,在選擇抗菌藥物時,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如果身體出現不適,即使家中備有藥物,也應在服用前到正規醫院確診病因後,聽從醫生建議,由醫生決定是否使用、使用哪一種以及如何使用等,而不是自己“下診斷、開處方藥”。
同時,在用藥過程中,不要隨便停藥或間斷用藥,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做到不隨意減量或過量使用。劉麗華忠告大家,一定不要盲目“自我診斷、憑經驗用藥”,這樣極易導致抗菌藥物的誤用、濫用,嚴重者將延誤最佳治療時期,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我們對耐抗生素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開始
據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CDC)此前的估計,每年至少有200萬美國人感染了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疾病,並導致約2.3萬人死亡。而歐洲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ECDC)也在歐洲抗擊抗生素耐藥覺醒日當天發布報告提醒人們,使用過多的抗生素會讓細菌出現抗藥性,產生無藥可醫的“超級細菌”。
ECDC在報告中指出,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碳青黴烯平均耐藥水平已從2012年的6.2%上升至2015年的8.1%。CDC此前曾指出, 肺炎克雷伯斯菌會影響免疫力低下的住院病患,“可引起不同類型的感染,包括肺炎、血液感染、傷口、手術部位感染及腦膜炎等”。 目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耐藥已非常普遍地出現在全球各地。
歐盟委員會健康和食品安全司的Vytenis Andriukaitis表示:“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如果我們不解決的話,我們將回歸到連最簡單的醫療手術都無法完成的時代,器官移植、癌症化療或重症監護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ECDC也帶來了一些好消息,目前已有六個國家的抗生素使用量已出現下降。此外,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藥水平在2012年-2015年期間已出現明顯下降。
教您正確使用抗生素
一、什麼叫抗生素,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抗生素是對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各種微生物具有殺傷或抑製作用的一類藥物的總稱。抗生素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強有力的武器。1928年,一個外國人弗萊明在實驗室偶然發現能殺死細菌的青黴素,命名為“盤尼西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青黴素能使傷兵因為傷口感染而導致的死亡大大降低,成為非常稀罕和貴重的藥品,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下令青黴素“必須給最好的軍隊使用”。鏈黴素的作用更是神奇無比,被人們稱為成為結核的“克星”,使以往治療無望的結核病人得以治愈。隨著新抗生素的不斷的被發現,白喉、猩紅熱、肺炎、梅毒等全部被抗生素遏製住,人們發現世界上那些最可怕的疾病突然失去了威脅,抗生素真是人類的大救星。
二、醫院患抗生素“依賴症”
由於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有良好效果,人們對抗生素的期望值越來越高,
使用範圍不斷的擴大,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抗生素的濫用日漸突出,加上細菌對抗生素逐漸適應,抗生素的耐藥問題隨之嚴重起來。
在醫院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濫用抗生素更為突出。抗生素已經成為最常用的藥物,它涉及的病種廣泛,幾乎所有的科室都用抗生素來治療或預防感染。我國各大城市每年使用抗生素的費用占醫療衛生總費用30~40%,居所有藥物的首位。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其中合理使用的比例不超過50~60%。每年由於濫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藥菌感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百億元以上。
三、社區“厚愛”抗生素
有人曾經調查人群應用抗生素情況,結果出乎意料之外,80%的抗生素是
在社區裏使用的,僅有20%用於醫院。社區如此“厚愛”抗生素是有原因的,我國抗生素是按非處方藥物管理的,就是說普通老百姓可以不用醫生開處方,隨意在任何藥房都可以任意買到抗生素。現在“大病上醫院,小病找藥店”,已經成為時尚的健康消費方式,抗生素已成為百姓家庭常備藥,有個頭痛腦熱,著急上火都把抗生素當成首選的“靈丹妙藥”。社會上方方麵麵都對抗生素大開綠燈,它的好處是便利了老百姓,由於公眾對抗生素的使用和危害缺乏了解,這種過於便利,造成了抗生素在社區的濫用,
四、農業使用抗生素駭人聽聞
上個世紀中葉有人發現抗生素有促進動植物生長和防治瘟疫作用,因此抗生素作為添加劑在飼料生產企業和畜牧、水產養殖等行業得以廣泛應用。歐盟一些科學家的調查披露了一個驚人的事實:美國生產的抗生素約有70%用來作為生長促進劑飼喂動物。盡管歐洲、北美等國家從1996年以來,已經禁止在動物飼料中使用抗生素做添加劑,至今,美國的農民還把四環素、青黴素和鏈黴素之類抗生素加到飼料中,以促使牛、豬等抗病而快速生長。我國的情況同樣嚴重,內國每年生產的喹諾酮(一類抗生素的總稱),有一半用於養殖業,雞蛋中含有大量的喹諾酮是不爭的事實。
動植物中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是;
1、使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產生耐藥性或產生變異的致病微生物直接傳染給人。
2、導致一些微生物的基因突變,產生“超級細菌”或“超級微生物”,使原本對人類不致病的微生物變得對人類致病,如近年來傳播的SARS和禽流感都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
3、動植物是人類食物鏈中的一環,它們體內的抗生素隨同進入人體內也可產生耐藥性。農業濫用抗生素對人類的危害不容忽視。
五、細菌為什麼會產生耐藥性
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尤其是不合理濫用是導致細菌耐藥的根本原因。細菌
耐藥已對人類構成嚴重危脅。
抗生素作用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時,大部分敏感微生物被殺死,而另一
部分微生物通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基因獲得等方式獲得抗藥性基因,產生新的抗藥菌株或抗藥微生物,這種抗藥菌株的遺傳基因既可遺傳給後代,又可在不同個體間水平傳播,並不斷淘汰對抗生素敏感的菌株,選擇出抗藥性強的菌株並成為優勢群體廣泛傳播。濫用抗生素,加快了細菌耐藥的速度,而且細菌耐藥性一旦形成,再感染其他的人,也具有抗藥性,所以細菌的抗藥性和耐藥微生物的產生是對整個人類健康的危害,絕不是僅僅危害某些個人。
六、抗生素有那些不良反應
我們把藥物按正常用法和劑量使用時,產生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對機體有害的反應叫藥物的不良反應。
抗生素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毒性反應、過敏反應、二重感染和細菌產生耐藥性。表現症狀幾乎覆蓋了人體所有器官和係統,許多口服抗生素會造成輕到中度惡心、腹部不適;還有的可引起嚴重的肝、腎損害;在血液係統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耳毒性導致聽力損害;導致體內菌群失調繼發黴菌感染;嚴重的過敏反應可以危及生命。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專門負責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在所有中西藥物不良反應報告病例中抗生素占了總數的近一半,其數量和嚴重程度都排在各類藥品之首。我國有近2000萬聽力障礙的殘疾人中,一半左右是由於使用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如慶大黴素等)造成的,我國每年有19.2萬人死於藥品不良反應,其中抗生素造成的占2/3以上。
七、口服青黴素安全嗎
青黴素是發生過敏反應最高的藥物之一,口服青黴素是臨床最常用的藥物,如阿莫西林、阿莫仙、青黴素V鉀等。那麼口服青黴素是否要作皮試。在幾年以前,有些口服青黴素製劑的說明書曾經有過“服用前免皮試”的字樣,這是及其錯誤和危險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1999年6月發布文件明確指出,今後口服青黴素製劑的包裝、標簽、說明書以及相關宣傳資料上不得再出現免作皮試的字樣,就是說口服各種青黴素製劑和注射青黴素一樣,必須先作皮試。因為,青黴素過敏反應與用藥劑量大小、給藥途徑無關,對於高度敏感者來說,極微量的藥物就可引起過敏性休克和死亡。據國內統計:死於青黴素過敏性休克的病人中約有1/4發生於皮試時。
八、後抗生素時代-人類與細菌共舞
值得強調的是抗生素濫用在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這是一個極待解決的全球性問題。WHO(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出警告:過去50年來世界各國醫學界和農業濫用抗生素造成危機,致使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不斷增長,一些有效的抗菌藥物不斷減效甚至失效。1~2年就出現新的耐藥菌株。使一些現在很容易治療的疾病都會變成致命的殺手,導致更多的病人死於可以治療的疾病。專家警告:抗生素的危機和艾滋病一樣嚴重,估計2015年以前,人類將對所有的抗生素產生抵抗。人類麵臨的困境是對感染性疾病“無藥可治”。
九、正確使用抗生素
1、 生素不能隨便買:感染是由不同的病原體引起的,病人很難區分,更不
清楚那些抗生素敏感,有那些副作用,這種診斷不明,隨意買藥服用的習慣有很大的風險,也是造成抗生素濫用的主要原因。
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發出通知,自2004年7月1日起全國各種抗菌素在零售店必須憑醫師的處方才能銷售和購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能夠規範社區的抗生素使用。
2、 抗生素治感冒不靈:感冒及不明原因發熱多半是病毒引起,不合並細菌
感染不必用抗生素。處理:適當休息,多飲開水,清淡飲食,必要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清熱解毒中藥及對症處理等。
感冒繼發細菌感染時可用抗生素:1、服用抗病毒藥物後仍不退燒,細菌培養出致病菌。2、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出現咳嗽,有膿痰等氣管炎、肺炎等征兆者,經常患扁桃體炎者。3、六個月以下嬰兒(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3、恨病也不能亂吃藥:感染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過程,要根據感染的病
原體種類、對抗生素的敏感性、病人的機體狀態及抗生素的作用機理、抗菌譜、對機體的影響等綜合因素考慮選藥。原則:“能窄不廣、能低不高、能少不多”。能口服不打針,能肌注不靜脈。
4、 莫以價格高低論療效:不要看廣告,趕時髦吃藥,“好藥”“貴藥”效果
不一定好,藥物療效取決於是否對症,合理,病人的順應性是否良好等而不是藥物的價格。不要開口要藥,幹撓醫生的理性選擇。
5、 合並用藥毒性大:聯合用藥不等於療效相加,不正確的聯合用藥可能療效
降低,但不良反應增加。適應症:一種抗菌藥不能控製的嚴重感染如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等、混合型感染、難治性感染、二重感染等。
任何藥物包括抗生素都是雙刃劍,沒有一種抗生素是絕對安全而無副作用的。抗生素是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保護神,但是物極必反,過猶不及,濫用使抗生素走向歧途,在與感染性疾病的長期鬥爭中,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深刻反省,我們應該明白:永遠不要低估感染性微生物的能力、破壞性和極強的適應性。人類不可能完全消滅致病微生物,聰明的選擇是正確使用抗生素,盡可能與細菌和平共處。
使用抗生素的9個誤區
誤區1:抗生素=消炎藥
抗生素不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殺滅的作用。消炎藥是針對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鎮痛藥。
多數人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實際上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症無效。人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這些藥物進入人體內後將會壓抑和殺滅人體內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的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
誤區2: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有害無益。抗生素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殺滅微生物的。沒有預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引起細菌耐藥。
誤區3:廣譜抗生素優於窄譜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不用廣譜;能用低級的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生素。在沒有明確病原微生物時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果明確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譜抗生素。否則容易增強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誤區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貴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實每種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優勢劣勢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堅持個體化給藥。例如,紅黴素是老牌抗生素,價格很便宜,它對於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黴烯類的抗生素和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些病就不如紅黴素。而且,有的老藥藥效比較穩定,價格便宜,不良反應較明確。
另一方麵,新的抗生素的誕生往往是因為老的抗生素發生了耐藥,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療效,應當使用老的抗生素。
誤區5:使用抗生素的種類越多,越能有效地控製感染
現在一般來說不提倡聯合使用抗生素。因為聯合用藥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藥因素,這樣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降低療效,而且容易產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所以合並用藥的種類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發生率就越高。一般來說,為避免耐藥和毒副作用的產生,能用一種抗生素解決的問題絕不應使用兩種。
誤區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隻對細菌性感冒有用。
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隻是對症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曆,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誤區7:發燒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有害無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為病毒引起,抗生素無效。
此外,就算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也有多種不同的類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頭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結核引起的發熱,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誤了正規抗癆治療會貽誤病情。最好還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誤區8:頻繁更換抗生素
抗生素的療效有一個周期問題,如果使用某種抗生素的療效暫時不好,首先應當考慮用藥時間不足。此外,給藥途徑不當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狀態等因素也可影響抗生素的療效。如果與這些因素有關,隻要加以調整,療效就會提高。
頻繁更換藥物,會造成用藥混亂,從而傷害身體。況且,頻繁換藥很容易使細菌產生對多種藥物的耐藥性。
誤區9:一旦有效就停藥
前麵我們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個周期。用藥時間不足的話,有可能根本見不到效果;即便見了效,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夠必須的周期。如果有了一點效果就停藥的話,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
評論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486號
京衛網審[2013]第0193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