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國家藥物安全評價監測中心藥物非臨床安全評價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評價尿液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載脂蛋白(NGAL)作為藥物腎毒性生物標誌物的實用性。研究指出,研究結果表明尿液NGAL可作為一種藥物腎毒性的候選生物標誌物,在藥物的大鼠臨床前安全性研究中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該文發表在2016年第04期《藥物分析雜誌》上。
通過對Wistar大鼠腹腔注射60和120 mg·kg-1慶大黴素,每天給藥1次,連續給藥10 d,建立了大鼠急性腎損傷模型。應用ELISA和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檢測分析各組動物尿液NGAL濃度,並與傳統血清腎功能指標進行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較,慶大黴素給藥組動物腎髒重量的變化與給藥時間及劑量具有一定相關性。組織病理學分析結果證實隨著給藥劑量及給藥時間的增加,慶大黴素給藥組動物出現腎小管細胞壞死損傷的動物數增加,且病變程度也隨之加重。尿液生物標誌物分析結果表明ELISA和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檢測結果一致性較好,低、高劑量組動物給藥後第4天,尿液中NGAL濃度開始大幅度升高,自第8天起,具有明顯時間和劑量效應關係。受試者操作特性曲線(ROC)結果也表明NGAL的曲線下麵積(AUC)明顯高於肌酐(Cr),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關鍵字:,慶大黴素,,腎毒性,,大鼠尿液,,生物標記物,,藥物安全評價,,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載脂蛋白(NGAL),,藥物毒性預測,,ELISA法,,Luminex液相芯片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