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醫醫院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建立不同產地燈台葉HPLC指紋圖譜,為燈台葉產地鑒別、質量控製和評價提供科學依據,推動傣藥現代化發展進程。研究指出,不同產地燈台葉化學組分較相似,但含量差異明顯。海南文昌、廣東東莞、海南樂東、海南瓊海、廣西南寧六安村5個產地樣品與傳統藥用產地西雙版納燈台葉樣品質量相似,可以作為傣藥燈台葉藥材來源。該文發表在2016年第02期《藥物分析雜誌》上。
采用正交試驗設計優化燈台葉超聲提取方法,建立HPLC指紋圖譜。色譜條件: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為流動相,梯度洗脫(05 min,5%B;535 min,5%B→42%B;3540 min,42%B→80%B;4050 min,80%B→95%B;5065 min,95%B),流速1.0 m L·min-1,柱溫30℃,檢測波長287 nm,進樣量5μL。結合相似度評價及聚類分析對不同產地燈台葉指紋圖譜進行比較。
正交實驗結果表明,70%甲醇水溶液超聲50 min,料液比1∶10為最佳提取條件。建立了燈台葉HPLC指紋圖譜,確定了10個共有峰。海南中和、廣西南寧北湖村、海南海口高新區等3個產地樣品相似度小於0.8,係統聚類中被逐一分開;海南萬寧、廣東廣州和海南海口海府大道3個產地樣品相似度介於0.80.9之間;海南文昌、廣東東莞、海南樂東、海南瓊海、廣西南寧六安村、西雙版納猛海、西雙版納猛臘7個產地樣品相似度均大於0.9,係統聚類分析能聚為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