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紹
急診及第一次住院
患者男,74歲,因“間斷胸痛10年,加重伴喘憋、大汗3小時”於2010年10月10日入住我院心內科。
患者當天到我院急診科就診,急診科醫師考慮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性左心衰,急診行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雷帕黴素洗脫支架置入術。術後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美托洛爾、氨氯地平、靜脈硝酸酯類藥物、替羅非班、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術後數小時出現皮膚瘙癢、全身紅色皮疹,後出現咳嗽、咳痰伴發熱、喘憋,遂轉入心內科。
查體:體溫36.2~37.9℃,軀幹、下肢近端皮膚有紅色斑丘疹,蠶豆大小,雙肺呼吸音粗,雙下肺可聞及濕公式音。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10餘年,規律服用貝那普利。糖尿病病史5年,現用胰島素治療。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病史10餘年,未特殊治療。否認呼吸係統疾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吸煙史50年,10支/天。無寵物飼養史。無活動耐量降低史。
血常規:白細胞(WBC)12.4×109/L,中性粒細胞(NE)百分比90.1%。腦鈉肽(BNP)4982 pg/ml。
超聲心動圖:左室肥厚並前壁心肌運動消失,左心大並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硬化,左室射血分數(LVEF)53%。
10月10日急診科胸片:雙肺野透過度減低,雙肺紋理增多、紊亂,雙下肺可見模糊滲出影,右側為著,右心緣不清(圖A)。10月19日胸片:雙肺透過度減低,右肺斑片影較前密度增加,左肺上野透過度較前減低(圖B)。
心內科醫師考慮心衰合並肺炎,予利尿、擴血管、抗感染治療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但仍有咳嗽、咳痰、喘憋,血氣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加強抗細菌治療,予抗真菌、抗過敏治療後症狀好轉。
術後12天,再次行PTCA+雷帕黴素洗脫支架置入術,數小時後患者全身瘙癢、皮疹較前加重,部分融合成大片狀分布,軀幹及四肢近端為著。
負荷超聲心動圖示室間隔中下段、左室前壁、左心尖部運動改善,左室心肌收縮功能儲備良好,LVEF 57%。血常規示WBC 8.8×109/L,NE百分比91.5%。
10月25日胸片示雙肺紋理模糊,有明顯斑片影,病變較前進展。胸部CT示雙肺支氣管血管束增多、紊亂,雙肺可見多發網格狀影及磨玻璃影,部分病灶內可見囊狀低密度影,雙肺彌漫分布,外帶為著(圖C)。
心內科醫師考慮感染加重並藥疹,予地塞米鬆10 mg靜注,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靜滴,止癢洗劑外用。患者咳嗽、咳痰、喘憋等症狀好轉,但複查胸片病變較前變化不明顯。痰培養示構巢曲黴菌生長,抗真菌治療2周後予出院。
第二次住院
出院後1周,患者再次出現活動後喘憋,伴幹咳,應用莫西沙星6天,喘憋漸加重,被收入我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超聲心動圖示LVEF 75%,左室舒張功能減低。BNP:646.4 pg/m。肺功能:限製型通氣功能顯著減退,用力肺活量(FVC)占預計值59%。血常規:WBC 18.20×109/L,NE百分比71.3% ,嗜酸性粒細胞(EO)百分比2.1%,C反應蛋白(CRP)6.12 mg/L,紅細胞沉降率(ESR)67 mm/h。可提取性核抗原(ENA)譜陰性,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陰性,血清總補體47.0 U/ml,C3、C4正常。
予抗感染治療7天後,12月15日複查胸部CT示病變較前進展(圖D)。結合患者病史及胸部影像學表現,考慮間質性肺炎診斷。
患者無職業粉塵接觸史,無結締組織病、血管炎相關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證據,不支持血管炎、結締組織病、吸入有機或無機粉塵引起間質性肺炎。
患者無活動後氣短病史,結合心內科診治情況,不考慮慢性心功能不全繼發的肺間質性改變。
患者再次住院無發熱等感染中毒症狀,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考慮感染性間質性肺炎可能性小。
患者無呼吸係統疾病史,兩次PTCA+雷帕黴素洗脫支架置入術後均出現症狀,結合影像學表現,考慮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肺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美托洛爾、氨氯地平、硝酸酯類藥物、替羅非班、低分子量肝素、碘劑引起的間質性肺炎未見報告,結合文獻關於雷帕黴素引起間質性肺炎的報告,考慮間質性肺炎和應用雷帕黴素洗脫支架有關。
激素治療13天後(12月28日)複查胸部CT示病變較前減輕(圖E),複查肺功能示通氣功能較前好轉。此後激素逐漸減量。患者依從性較差,未規律服用激素,後失訪。
小結 治療缺血性心髒病,藥物洗脫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很確定的,目前藥物洗脫支架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心內科醫師需警惕藥物洗脫支架有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間質性肺炎的可能。如果支架置入術後出現咳嗽、喘憋,除了考慮心衰、感染外,還要考慮繼發間質性肺炎,注意查體有無肺部爆裂音,並及時行胸部CT檢查明確診斷。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取出支架,盡早進行激素治療。
[未完待續,接《間質性肺疾病診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