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曆摘要
患者男性,87歲,因哮喘、氣促、咳嗽、胸悶急性發作20天於 2012年3月7日入院。
患者自訴反複咳嗽、咯痰、胸悶、氣促30年,服平喘藥物30年,無藥物過敏史、精神病史和家族史。
查體 體溫36.8 ℃,脈搏 8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血壓170/90 mm Hg。雙肺布滿幹濕囉音。
輔助檢查 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ST段下移。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正常。
診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
診療經過
3月7~10日
靜脈滴注頭孢曲鬆(2.0 g,q12 h)、左氧氟沙星(0.4 g,qd)、氨茶堿(0.25 g,qd)和鹽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200ml,qd)。
3月10日
痰培養示白色念珠菌感染,藥敏試驗示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
3月11日
停頭孢曲鬆和左氧氟沙星,靜脈滴注氟康唑注射液(0.4 g,qd),餘不變。當晚患者出現煩躁不安、時哭時笑、胡言亂語、雙手顫抖及入睡困難等表現。
3月12日
頭顱CT未見異常,精神科會診考慮精神異常由藥物引起,予奧氮平(2.5 mg,qd )口服。患者精神異常症狀呈進行性加重,於15:30、17:00、18:30、22:00分別口服奧氮平2.5 mg及肌注異丙嗪25 mg、東莨菪堿0.3 mg、氟呱啶醇2.5 mg和東莨菪堿0.15 mg。此後分別將氟呱啶醇和東莨菪堿劑量增至5.0 mg和0.3 mg,患者方能入睡,精神症狀緩解。
3月13日
醫師與藥師會診考慮患者的精神異常可能與氟康唑劑量過大有關,將其劑量調整為(0.2 g,qd),同時肌注氟呱啶醇(2.5 mg,q12 h)和東莨菪堿(0.3 mg,q12 h)。用藥後患者仍時哭時笑、胡言亂語、雙手顫抖。
3月15日
停氟康唑注射液,改口服伊曲康唑膠囊(0.2 g,bid)。約7 h後患者精神異常症狀消失,停用抗精神藥物,繼續其他治療。
3月18日
患者咳嗽、咯痰、胸悶、氣促症狀緩解,當日和3月20日兩次痰培養結果均陰性。
4月5日
出院。
4月20日
電話隨訪,患者未再出現精神症狀。
討論
本患者無精神病史和家族史,也無藥物過敏史,使用平喘藥物30年未見不適。本次入院後予COPD常規治療,痰培養及藥敏結果示白色念珠菌感染,並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在使用氟康唑注射液當晚,患者即出現興奮、煩躁不安等症狀,雖經減量及使用奧氮平、異丙嗪、東莨菪堿、氟呱啶醇等對症治療,但精神異常仍加重。停用氟康唑、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治療後,患者的精神異常症狀消失,且未複發,考慮其精神異常由氟康唑所致。
氟康唑為水溶性三唑類抗真菌藥,適用於敏感菌引起的各種真菌感染,空腹口服吸收率>90%,1~2 h達血藥濃度峰值,在體液、組織及皮膚中分布廣泛,在唾液、痰液、水皰液和指甲中的濃度與血漿濃度接近,80%以原形經尿液排泄,11%以代謝產物排泄,腎功能低下患者該藥清除率明顯降低。氟康唑主要不良反應為惡心、頭痛、皮疹、嘔吐、腹痛及肝毒性等,亦有致精神障礙的報道。其致中樞神經係統不良反應可能與劑量有關,尤其在>1200 mg/d時。研究顯示,在應用氟康唑治療全身真菌感染的232例患者中,頭暈、頭痛和驚厥的發生率為2%~5%,譫狂和感覺遲鈍的發生率為1.3%。日本報告2例患者因服用氟康唑800 mg/d致陣攣性驚厥。
氟康唑用於念珠菌感染的適宜劑量為首日400 mg,以後200 mg/d,4周為一療程,症狀消失後再用4周,腎功能不全者減量。本患者87歲,連續2天氟康唑日用量均為400 mg,第3天才減至200 mg/d,劑量明顯偏大。老年人藥物代謝與排泄過程減慢,藥物在體內積蓄,且各器官功能下降,常伴多種疾病,同時,增齡使神經元發生退變,致中樞神經係統對藥物的敏感性增高,故在應用氟康唑時應適當減量,以免發生精神異常等不良反應。
答疑解惑
讀者存疑
在上期臨床用藥欄目(11月1日A4版)刊出《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誘發嚴重肝損害1例》後,有讀者來電話,對文中提到“考慮患者的藥物性肝損害與基礎病及其他藥物治療無直接關係,而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有關”有不同看法,因該患者曾間斷服用中草藥達半個月,中草藥對其身體機能多少會有些作用,故詢問有無數據能說明肝酶、膽紅素升高不是服用中草藥所致?是否存在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可能?
作者解惑
謝謝讀者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我們之前和臨床醫師思考討論的重點。
首先,患者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第1個月曾合並中草藥半個月,1個月後查肝功能:肝酶升高,膽紅素正常;其次,停用中草藥1月餘(期間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患者肝功能指標未好轉,反而進一步惡化:肝酶升至正常值80倍左右,膽紅素也升高;最後,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2月餘,患者肝功能恢複正常。
根據2007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肝膽疾病協作組製定的《急性藥物性肝損傷診治建議(草案)》,對於該患者,我們討論的結果是,懷疑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誘發肝損害。
最後,再次謝謝讀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