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超聲心輸出量監測在休克早期複蘇中的指導作用

作者:楊俊嶺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12-28

  近期,解放軍180醫院重症醫學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探討以無創超聲心輸出量監測(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指標指導休克患者液體複蘇的作用。研究指出,以USCOM的指標指導休克患者液體複蘇及血管活性藥應用,能達到早期液體複蘇組織灌注目標,可避免盲目補液,盡早脫機,縮短住ICU時間。該文發表在2015年第03期《東南國防醫藥》雜誌上。

  選擇ICU的休克患者47例,血細胞比容達到30%以上。分為兩組,常規組(n=22)給予積極的容量複蘇,使中心靜脈壓(CVP)達8~12 mm Hg,維持平均動脈壓(MAP)≥65 mm Hg,不能維持者首先應用去甲腎上腺素[<0.1μg/(kg·min)],必要時加用多巴酚丁胺維持[≤20μg/(kg·min)]。USCOM組(n=25)根據被動抬腿試驗後的每搏量變化進行液體複蘇,並根據體循環外周阻力指數(SVRI)監測結果應用去甲腎上腺素調整在2000~3100 dyne·sec·cm-5·m2,根據心髒指數(CI)、心排量(CO)應用多巴酚丁胺調節心功能,維持MAP≥65 mm Hg。觀察患者液體複蘇12 h後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Scv O2)和乳酸值、機械通氣時間、住ICU時間、28 d病死率。

  兩組患者複蘇12 h後,USCOM組患者的CVP、MAP、Scv O2水平明顯高於常規組,而乳酸低於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8 d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的心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時間為(165.4±64.7)h,明顯高於USCOM組的(113.3±56.4)h,USCOM組機械通氣時間(11.3±7.6)h,住ICU時間(15.6±6.3)h,與常規組比較明顯縮短。

   相關鏈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njbdyy.aspx

關鍵字:,超聲心輸出量監測,,休克,,複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