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醫生真的不容易 屬於典型的“高壓族”

作者:戴誌悅 鄭帆影 楊緒軍 李凱菲 來源:健康時報 日期:12-08-24

  編者按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成都某著名三甲醫院急診科27歲護士張女士,疑因工作壓力大而患上嚴重的抑鬱症,注射了過量藥物自殺。

  三個月前,河南南陽醫專附屬第二醫院28歲的女醫生因不堪醫療糾紛壓力留遺書後服毒自殺。

  在美國,平均每天有1個醫生自殺,男醫生的自殺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女醫生為2.3倍。據2007年丹麥一項55種職業與自殺的調查顯示,醫生和護士的自殺相對危險度分別位於前兩位。

  醫生工作壓力超過其他很多行業,屬於典型的“高壓族”。本期,健康時報記者采訪了眾多醫生,總結出醫生的幾大壓力。希望全社會能真正理解、體諒醫生。

他們不是超人

  微博上“急診科女超人於鶯”用調侃的文字描述了 “超人醫生”的一個個片斷。醫生不是超人,但他們工作起來真的像超人。

  記者去采訪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科副主任醫師程桯,到望京醫院門口,程桯說自己在門診,而當記者趕到門診時,他卻已經跑到病房了——從門診樓2樓到住院樓8樓。

  程桯6點起床,6:30出家門,7:30前查完房並開完醫囑,8:30開始看門診,46名患者看到13:20。午餐6分鍾吃完8元盒飯,然後進手術室,16:30出來後再去病房走一遍。整天的休息時間也就是手術之前助手在消毒時,他在手術室的地板上坐了10分鍾。

  記者曾跟隨北京安貞醫院大血管外科主任孫立忠教授上手術,體驗了外科醫生的辛苦,從930進手術室到17點,52歲的孫教授一步也未離開手術台,不吃不喝,站了近8個小時。而全台手術前後加起來達到了16個小時。

  當天記者還遇見了該科室另一位副教授鄭軍,他當天24小時值二線班,也就是從早8點至第二天早8點,之後繼續留下處理手術後患者並準備第二天的手術,患者病情都處理完才能下班,從來沒有下夜班之說。鄭軍告訴記者,他一周基本兩三天的時間都在做手術,“手術日那天就玩命幹,一天一夜,第二天繼續處理病人,後天又是一天一夜……”周而複始。大血管外科急診多,在周末或深夜,平均每周兩次要組織一隊人在手術室度過。這還僅僅是手術的工作量,還不包括查房開醫囑、寫病程記錄、手術記錄等。

  在北京某三甲醫院神外ICU工作了四年多的護士陳靜(化名)說,每天一進ICU,弦就繃得緊緊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人監護兩三張病床,患者任何輕微動作,哪怕皺皺眉,她都要馬上去找原因,並想辦法緩解患者的不舒服。

  ICU的患者常有煩躁情緒,還可能無意識地拔掉身上插的尿管、引流管、輸液管等,護士不僅要看住,還要隨時記錄二十多項監控指標,緊張得連上廁所都像帶著“風火輪”一路小跑。“醫院裏走路如風的護士,多半是從ICU出來的。”她說。

  同時,為了預防肺部感染,壓瘡等,護士每兩個小時就要對所有患者做“霧化吸入,翻身、叩背、吸痰”,很多兩百多斤重的男患者,常常需要幾個護士抬。叩背時要用手叩擊患者背部肺區,一個患者叩兩側肺,二十多個患者全部輪下來胳膊又酸又麻。

  網絡上有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女孩,嫁人絕對不要嫁給醫生》,第一個理由即是:嫁給醫生,你要做好準備,在你們以後的生活中,你要耐得住孤獨,你將一人度過大部分的時間。他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日。

1 2

關鍵字:高壓族,醫生,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