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常聽力在0—5分貝,60歲後開始衰退。年輕時聽力神經受損的人很可能40歲左右就出現聽力衰退。醫生在門診治療中發現不少30—40歲的人已經出現聽力衰退,提前了一二十年。而這些聽力衰退的人都是在家中小噪音的影響下,不知不覺患病的。
臨床發現五成聽力損傷並非嚴重刺耳的噪音造成,而是平時潛伏在人們身邊的“小噪音”引起的慢性損傷。按國家標準,室內噪音不得超過45分貝。當噪音超過60分貝時,人會感覺心煩意亂;如果在噪音超過85分貝的環境中超過8小時,聽力就會出現損傷。我們用分貝儀測量了一些常用家電的聲音,發現它們一點也不次於交通、施工等帶來的噪音汙染。洗衣機高速轉動,噪音為84分貝;電吹風使用強檔,噪音為80分貝;飲水機加熱時,噪音為50分貝。
聽力受損是個慢慢下降的過程,先從高頻音聽不到開始,接著會耳鳴,慢慢發展到連日常對話聲音都聽不清,這時再去就診就晚了。這裏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自測方法:在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時,聽到的樂感不如以前強烈,或者歌詞聽得不太完整,一些高音部分的歌詞聽不到,就要到醫院就診了。
家電噪音不要去習慣,要盡量回避,並學會巧妙“降噪”。家用電器盡量不要集中放在一個房間,除了定期保養和除塵外,到年限後應及時更換。裝修時家裏適當多用些“軟包裝”,比如多用牆紙、厚棉布窗簾、地毯,沙發多用布藝的,這些都可以吸音、隔音。另外,在窗邊多擺綠色植物,尤其是體積大、葉子多的闊葉綠植物,不僅具有很強的吸聲效果,還能阻擋灰塵,淨化空氣。▲
(摘自3月7日《當代健康報》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