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睡眠打鼾、右心增大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李奇蕊 袁越 王利平 劉穎中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6-24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李奇蕊 袁越 王利平 劉穎中

  病史簡介 

  患兒男,5歲7個月,主因“夜間睡眠打鼾5年,加重1個月,發現右心增大2天”入院。患兒5年前(生後7個月)即出現夜間睡眠時打鼾,無明顯呼吸困難和呼吸暫停。近1個月症狀加重,夜間睡眠後不能平臥,出現呼吸暫停、口唇紫紺及多汗,查頸椎側位平片示腺樣體肥大。2天前查心髒彩超示右房、右室及左室擴大,中度肺動脈高壓。患兒在清醒時無心慌、暈厥,運動後出現氣短、乏力。患兒智力及體力發育正常,否認反複呼吸道感染及心髒病史。 

  相關檢查 

  體格檢查 查體溫36.8℃,血壓100/70 mmHg,呼吸40 次/分,脈搏100次/分。體重25 kg。呼吸粗重,口唇無紫紺,未見三凹征,無頸靜脈怒張。腹式呼吸明顯。雙側扁桃體Ⅲ度腫大,未見膿性分泌物。雙肺呼吸音粗,無幹濕音。心前區無隆起,叩診心界增大,心音有力,律齊,心前區可聞及2/6級收縮期雜音,P2亢進。腹脹,肝肋下4 cm、劍下5 cm,質軟邊鈍,伴觸痛。肝頸靜脈回流征(-),移動性濁音(-),雙下肢無水腫,杵狀指(趾)不明顯。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血生化:肝功能指標稍高,心肌酶、腎功能正常,病毒性肝炎抗體和自身抗體均陰性。血氣分析:患兒清醒時有輕度低氧血症、失代償性堿中毒,睡眠時有重度低氧血症、代謝性堿中毒。 

  心電圖:竇性心律,右房擴大,右室肥厚,T波改變。肺功能:氣道總阻力及外周彈性阻力增大,中心氣道阻力正常。 多導睡眠監測(PSG):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為252.7 次/小時,血氧飽和度60%~99%,最低30%。 

  頸椎側位平片:腺樣體肥大,氣道受壓明顯變窄。纖維鼻咽鏡檢查(圖1):腺樣體約占後鼻孔的3/4,扁桃體肥大。心髒超聲(圖2A):肺動脈高壓(中度),右房、右室中重度增大,三尖瓣反流(中度),肺動脈反流(少~中量)。X線胸片(圖3):心影增大,心胸比為0.67。 

  診療經過 

       診斷  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引起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 。 

  診斷 本例患兒在夜間入睡後打鼾5年,近1個月入睡後反複發生呼吸暫停,有低氧血症、二氧化碳瀦留及代謝性堿中毒,PSG示AHI為252.7 次/小時,血氧飽和度最低為30%,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診斷成立。近一步查雙側扁桃體Ⅲ度腫大,腺樣體約占後鼻孔的3/4,故本例考慮為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引起的OSAS。 

  本例有心界增大,伴心功能改變及淤血性肝腫大,結合臨床特征及相關檢查後排除以下原因:① 心髒超聲未見結構異常,不支持先天性心髒病右心負荷增大導致的右心擴大;② 學齡期男孩,自身抗體陰性,不支持結締組織病所致繼發性肺動脈高壓;③ 血壓正常,不支持高血壓所致前負荷增大;④ 心電圖未見嚴重心律失常,不支持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治療 予患兒如下治療:① 治療原發病 雙水平正壓(BiPAP)無創呼吸機改善通氣18天,患兒夜間呼吸暫停消失,低氧血症糾正,AHI降至8 次/小時,心髒及肝髒較前明顯縮小,超聲心動圖示肺動脈壓降低;② 對症支持 包括營養心肌、保護肝髒、擴血管、利尿等;③ 手術 患兒無明顯感染症狀,待血氣分析指標和肝功能均正常、心髒合並症恢複後,行腺樣體及扁桃體切除術,扁桃體病理證實為慢性炎症。 

  預後 患兒接受上述治療後,查心髒超聲(圖2B)示右室內徑輕度增大,三尖瓣反流(少量),提示右心較前明顯減小,肺動脈高壓消失。考慮本例為長期氣道梗阻引起缺氧導致的繼發性肺動脈高壓,合並右心增大。 

  患兒症狀明顯改善後出院。術後1周患兒入睡後無打鼾及呼吸暫停,肝髒不大,複查血氣大致正常,心髒超聲示右室內徑輕度增大。術後2年隨訪,患兒智力及體力發育正常,未再出現睡眠期間打鼾及呼吸暫停,複查心電圖大致正常,心髒彩超示右心結構及功能無明顯異常,PSG示睡眠結構正常,AHI為3 次/小時,血氧飽和度最低85%

  病例討論

  OSAS臨床特點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SAHS)為各種原因導致睡眠狀態下反複出現呼吸暫停和低通氣,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從而使機體發生一係列病理生理改變的臨床綜合征。包括阻塞性、中樞性及混合性三種,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最常見。

  兒童中OSAS發病率為2%~3%,病因多為扁桃體和腺樣體肥大,發病高峰2~8歲,此年齡段兒童扁桃體和腺樣體過度增生,上呼吸道狹窄最明顯。發病機製為長期部分或完全上氣道阻塞引起睡眠呼吸紊亂,症狀包括習慣性夜間睡眠打鼾、睡眠障礙及日間精神行為異常等。

  OSAS可有以下並發症:① 生長發育遲緩;② 心血管係統 心律失常、高血壓、肺動脈高壓;③ 神經係統 窒息性腦損傷、多動症、心理發育障礙等;④內分泌係統 甲狀腺功能減退、肢端肥大症、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等;⑤腎髒損害 表現為夜尿滲透壓降低和鈉排泄量增多,可有蛋白尿;⑥其他 如口腔顱麵部發育畸形、夜間多汗、夢遊和夜驚症等。

  OSAS與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兒童OSAS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包括肺動脈高壓(PAH)、心律失常、高血壓,嚴重時可有肺源性心髒病、心力衰竭。

  PAH的發病機製為長期嚴重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肺小動脈收縮、肺動脈阻力增大;缺氧使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增加、血紅細胞增多,紅細胞在肺動脈堆積使壓力增大。長期肺動脈高壓致右房和右室擴大,嚴重時出現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胸內壓下降、左右心室間室壁壓力梯度增加,也可加重左心負荷,導致左室擴大。部分患兒有全心肥大,可能為長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繼發性高血壓所致。

  PAH是OSAS常見的心血管並發症。PAH無特異性表現,超聲心動圖是最重要的無創性檢查方法,目前國際上推薦的擬診PAH標準為肺動脈收縮壓≥40 mmHg。右心導管檢查是確診PAH的金標準,診斷標準為,海平麵狀態下、靜息時右心導管檢查肺動脈收縮壓>30 mmHg和(或)肺動脈平均壓>25 mmHg,或運動時肺動脈平均壓>30 mmHg且肺毛細血管楔壓≤15 mmHg。文獻報告,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胸部X線檢查診斷PAH的敏感性分別為83.3%、45.0%和27.5%。心髒多普勒超聲不僅可用於評估肺動脈壓和血流動力學,還可用於觀察心髒室腔和瓣膜的結構功能。

  本例心髒超聲示肺動脈壓達51.6 mmHg,右心擴大伴瓣膜反流,PAH診斷明確。

  兒童OSAS伴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為竇性停搏、Ⅱ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和陣發性室速等。導致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睡眠中長期慢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心髒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血流動力學改變;神經內分泌異常,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增多,夜間尿兒茶酚胺類物質排泄增多,腎素、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多。心律失常常發生在夜間呼吸暫停結束而重新開始呼吸時,因為此時血氧飽和度最低、對機體損傷最大。

  兒童OSAS的治療和預後

  治療兒童OSAS的重要方法為手術切除腺樣體和(或)扁桃體以解除上氣道梗阻。手術後,睡眠時呼吸暫停可明顯改善,睡眠呼吸監測亦提示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明顯降低。

  對於有並發症而無法接受手術者,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可改善睡眠呼吸時上氣道梗阻,減少呼吸氧耗、緩解呼吸肌疲勞,並可糾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肌缺氧及心髒負荷,亦可為手術創造時機。

  有文獻報告,OSAS得到有效治療後,多器官損害等並發症的病理生理性改變亦可被逆轉,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因此早期診斷和處理是治療兒童OSAS的關鍵。

  ■ 小結

  導致兒童OSAS的常見原因是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外科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當出現嚴重心血管係統並發症(右心衰竭、重度PAH等)時,應盡早選擇CPAP治療以保證睡眠時的上氣道通暢,改善低氧血症,恢複自主神經張力平衡;營養心肌、減小心髒負荷等可在短期內治療心血管並發症,以便在控製病情後行手術治療。OSAS及心血管係統並發症預後良好。[0911401]

關鍵字:打鼾、扁桃體、腺樣體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雙水平正壓(BiPAP)無創呼吸機、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