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複蘇流程

嬰兒分娩時複蘇要點
2010年國際複蘇聯合會(ILCOR)發布了《國際心肺複蘇和心血管急救共識》(以下簡稱“新共識”)。新共識指出,對於兒童初級和高級生命支持,快速識別心髒驟停、高質量心肺複蘇(CPR)及使用自動體外電除顫等措施可顯著提高CPR成功率。與前版共識相比,新共識涵蓋了多項最新推薦意見,重要更新點如下。
-
對於兒童心髒驟停的識別,醫務工作者應該在10秒內完成,以盡快開始心肺複蘇(CPR)。醫務工作者可通過頸動脈(兒童)、臂動脈(嬰幼兒)或股動脈(兒童或者是嬰幼兒)觸診,判斷患兒是否存在脈搏,從而決定是否開始胸外按壓。
-
兒童的按壓通氣比率取決於是單一搶救者,還是一個以上的搶救者。非專業救援者應按照30:2的按壓通氣比率進行施救,這與成人CPR相同。在因窒息引起的心髒驟停中,人工通氣仍是心肺複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不能或不願進行口對口人工通氣的搶救者,應鼓勵其至少進行胸外按壓。
-
強調高質量的胸外按壓應有足夠深度,而且應盡量減少按壓中斷時間。對於所有兒童,胸部按壓深度至少為胸部前後徑的1/3(嬰幼兒約為4 cm,兒童約為5 cm),每次按壓後等待胸壁完全回彈。胸外按壓頻率至少為100次/分,但不應超過120次/分。胸外按壓技術包括單人兩手指按壓和雙人或多人的兩拇指圍繞方法。對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單手或雙手技術均可使用,這取決於搶救者的習慣。
-
對於1歲以上的兒童,自動體外電除顫是安全和有效的。對於1~8歲的兒童,建議使用相關性能分析係統,將除顫器的輸出能量減至50~75 J。如果電擊能量不能減少或者不能進行手動調整,未修改的成人體外自動除顫器也可以在1歲以上的兒童中應用。
-
為了減少器官無血流時間,在手動除顫器電極板充電時,搶救者應繼續進行胸外按壓。在除顫器充電完畢準備實施電擊時,胸外按壓可暫停。為了簡化兒童心肺複蘇流程,建議在兒童除顫中應用單次電擊策略,最好選用雙向波,除顫能量為4 J/kg。
-
在嬰幼兒和年幼的兒童中,應用帶套囊的氣管插管是安全的,氣管插管型號可通過公式計算。在氣管插管過程中,應用環狀軟骨按壓的安全性及價值尚不明確。若環狀軟骨按壓阻礙通氣、增加氣管插管難度,環狀軟骨按壓應被中斷。
-
在心肺複蘇過程中,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有助於證實氣管插管的位置和評估胸外按壓質量,優化胸外按壓過程。
-
一旦患者自主循環恢複,吸入氧氣濃度應該被滴定,以限製高氧血症危害。
-
在兒科住院環境中,應用快速反應係統可減少院內心髒驟停和呼吸驟停的發生率,亦可減少院內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