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便中微塑料含量是成年人的20倍,塑料製品是否在侵蝕孩子健康?

作者:十六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3-03-07

塑料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類材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塑料的不可降解性,人們對塑料造成的環境危害格外關注。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塑料帶來的影響不僅限於外部環境,甚至對人體也存在潛在影響。

01

人體內的微塑料

微塑料的概念,最早在2004年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Richard Thompson教授首次提出,通常情況下是指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薄膜,但也有些可達微米甚至納米級。

這一概念最初用來評估塑料對海洋的汙染及其對海洋生物的潛在危害。但微塑料影響的可能並不止海洋生物,2018年舉行的歐洲腸胃病學會上,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體糞便中檢測到多達9種微塑料,其直徑大多在50到500微米之間。

02

吃塑料的一生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塑料產量逐年遞增。據統計,1950~2017年就有 5300噸塑料被丟棄在垃圾場或自然環境中,海洋中積累了大量的塑料,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大型塑料製品的化學和物理降解過程中,會釋放出微型和納米級別的塑料顆粒,最終流向我們的食物和水源中。

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消化道環境仍屬於體外環境。這些塑料大多也都會隨著人體代謝隨糞便排除體外。但一份來自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的研究則讓我們不得不正視人體或將與微塑料共生的現實,在該項研究中,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在人類誌願者血液中發現了微塑料。研究人員檢測了22名健康誌願者的血液樣品,發現在17人(77%)的血液中都存在微塑料顆粒,平均每毫升血液中有1.6微克。

2021年初,來自Environ Int雜誌的一項名為Plasticenta: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placent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拉曼顯微光譜法,在母體、胎兒和羊膜中均發現了微塑料。進一步的探索還發現,這些微塑料所攜帶的物質會或對人體內分泌係統產生幹擾,並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關於微塑料的危害,目前研究還處於萌芽階段,不確定因素和未知因素太多導致不能直接對其進行定性。但有一些研究認為,人類攝入的微塑料,盡管大部分隨糞便排出,但仍會有少量的存留在體內,長期的蓄積,就可能造成危害。這是因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如微塑料表麵可以吸附許多細菌和真菌,這些病原體可以通過微塑料這個載體,將病原微生物帶入人體,影響人們的健康。

03

受害更重的兒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的主要受試者大多為成年人。而接觸塑料製品相對更為頻繁的兒童,則更容易受到微塑料的影響。紐約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嬰兒大便中微塑料含量是成年人的20倍。

2020年一項發表在Nature Food的研究則發現,遵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奶粉衝調方法,將奶瓶用熱水消毒、風幹,然後用70℃的熱水衝泡配方奶,再上下搖晃均勻,瓶中的微塑料顆粒每升可高達1620萬顆。研究還指出,水溫越高,瓶中的微塑料顆粒越多:當水溫從25℃升高到95℃時,微塑料顆粒從每升60萬顆增加到每升5500萬顆,接近100倍。

事實上,兒童奶瓶常用的聚丙烯(PP)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於製造食品製備和存儲所需的相關器皿的一種塑料,常用於製造飯盒、水壺和嬰兒奶瓶(IFBs)等日常用品,盡管聚丙烯被廣泛應用,然而人們對這類容器的微塑料釋放量知之甚少,直到現在這一問題才引起重視。為此,來自愛爾蘭先進材料和生物工程研究中心(AMBER)、都柏林聖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研究人員,針對使用塑料嬰兒奶瓶的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微塑料顆粒的釋放問題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一套有關嬰兒奶粉配製的相關建議。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修改奶瓶滅菌和奶粉配製程序,可以顯著降低聚乙烯嬰兒奶瓶中的微塑料釋放量。以下是研究人員提出的具體建議。

一、奶瓶滅菌程序:

使用玻璃或不鏽鋼材質的水壺、炊具等器皿,將為奶瓶滅菌的水燒開;待到滅菌水冷卻至室溫後,再用它衝洗奶瓶至少 3 次。

二、沏奶程序:

使用玻璃或不鏽鋼材質的水壺、炊具準備熱水;使用至少 70℃ 的水在非塑料容器中配製嬰兒配方奶粉,待冷卻至室溫後,將配製好的配方奶粉倒入嬰兒的塑料奶瓶中。

三、注意事項:

不要將配製好的奶粉,放在塑料容器中重新加熱,同時避免使用微波爐加熱;在任何時候都請勿大力搖晃瓶中的水或奶粉;請勿使用超聲波清洗法清洗塑料奶瓶。

參考文獻:

1.EurekAlert, Microplastics discovered in human stools across the globe in 'first study of its kind'.

2.Heather A. Leslie, Martin J. M. van Velzen, Sicco H. Brandsma, Dick Vethaak, Juan J. Garcia-Vallejo, Marja H. Lamoree,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22,107199,ISSN 0160-4120.

3.AntonioRagusaa,AlessandroSvelatoa,CriseldaSantacroceb,et al. Plasticenta: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placenta.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Volume 146, January 2021, 106274.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0.106274

來源:醫學論壇網

編輯:十六

審校:Catherine

關鍵字:微塑料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