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變化的新冠病毒
眾所周知,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本身就具有高突變率的特征,極易產生突變。在傳播和感染過程中,新冠病毒同樣可通過基因組變異、重組,發生適應性進化,並且在人體的免疫壓力下產生逃逸突變等,變得更適應人體,從而形成感染力、傳播性更強的“德爾塔”“奧密克戎”等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舉例來說,在總人口隻有5100萬的韓國,已經累積出現了1630萬例新冠感染者,而在這些患者中已經發現了BA.1、BA.2、XE、XL、XM等多種毒株,其中的XE、XL、XM均屬於不同亞型新冠變種的重組毒株。
《中新社》報道,當前世界上,僅屬於新冠Omicron變種下的重組毒株就已經多達17種,研究人員為這17種重組毒株排序取名,從XA排到XS。值得關注的是,由於XE病例和XM病例都曾發生在韓國境內,因此不能排除這兩種重組株在境內自然生成的可能性。
德衛生部長:可能出現殺手級變種
而比新冠疫情毒株多樣化更為可怕的是,新冠病毒迭代的速率仍在不斷升高。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衛生部長勞特巴赫在接受《圖片報》周日版的采訪時警告,新冠病毒新變種取代舊變種的間隔時間正在變得越來越短。
德國衛生部長勞特巴赫
他說:“這意味著,就應對新的變體來說,我們將越來越難做好準備,而且出現一個類似奧密克戎具備高傳染性,但同時毒性又像德爾塔變體那麼強的新變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將是一個殺手式的變體。”
美國或將放棄群體免疫
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疫情曲線圖顯示,美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數最高紀錄(今年2月1日報告的4184例),就發生在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疫情高峰期,當時美國持續約半個月報告7日日均死亡病例數超2500例,明顯高於去年9月德爾塔毒株肆虐期間的峰值。近來美國七日日均死亡病例數依舊超過400例。
對此,白宮首席防疫專家福奇近日表示,新冠病毒並不適用於典型群體免疫(herdimmunity)的概念,並指出包括病毒不斷變異、疫苗不夠有效甚至接種不夠廣泛等幾個壞消息,都讓群體免疫無法實現。他坦言,人類恐怕還得持續和病毒共存很長一段時間。
白宮首席防疫專家福奇
與此同時,由於疫情的反彈,美國官方對於疫情的態度似乎也有了變化。就在4月18日,美國白宮公開發話,美國將在5月12日召開一場全球峰會,目的在於終結疫情危機並防範未來動蕩。
吳尊友:要準備迎戰可能發生的規模化新冠疫情
4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理解和認識非常有限,在未來病毒的變異和疫情的發展方向方麵是非常複雜的。
對於現下的新冠疫情態勢,吳尊友表示,新冠病毒既有可能傳染性增強,致病性減弱;也有可能向著傳染性、致病性都增強的方向去發展。不管形勢怎麼變,我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吳尊友在四個方麵做出了提醒:
一、我們在思想上要做好與新冠長期鬥爭的準備。我們既要進一步增強戰勝新冠的信心,同時,又不被那些過於樂觀的信息所蒙蔽。
二、一定要提高我們的防控能力,特別是對可能出現的規模性疫情,要有預判能力,要有規避出現規模化疫情的能力。
三、要加強疫苗接種工作,特別是對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病變的人的接種和加強接種工作,疫苗接種是我們新冠防控的基礎性的工作。
四、要做好準備迎戰可能出現的規模性的疫情,包括幾個方麵:一是人員隊伍要有保障;二是我們有能力開展短平快的在疫情所在轄區內的核酸篩查工作;三是加強醫療設施的建設,確保短時間內出現病人大量增加時能夠獲得醫療服務;四是要擴建我們的隔離設施,確保那些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的病例,以及密切接觸者有隔離設施可用。最後要加強醫療資源的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