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了,可好多地兒都沒有暖氣,孩子晚上睡覺又不安分,又到了老母親晚上起床N次,隻為給孩子蓋被子的季節。
其實,想要拯救父母的睡眠,隻需要選一個合適的睡袋就行。
使用合適睡袋,不僅是為了給孩子保暖,讓他們睡個好覺,還能預防嬰兒猝死綜合症。
因為小月齡睡覺不踏實,經常手腳亂動,很容易把被子蓋在自己的頭上,非常危險。所以,選擇一款輕巧舒適的睡袋就尤為重要了。
那麼什麼樣的睡袋,才是合適的睡袋呢?
不同室溫下,選擇不同睡袋
國外很多睡袋品牌都有TOG值,TOG等級是一種測量睡袋溫度的方法,等級越高,睡袋就越暖和。
很多睡袋品牌官網上,都有不同室溫對應的TOG值參考:
一般講來,當室內溫度在24~27度以上時候,就可以使用TOG值在1.0左右的睡袋。
嘟媽上網找了下,TOG1.0左右大概就是這樣:
薄薄的一層,和一層毛巾被厚度相似。
室內溫度在21-24度之間時,建議使用TOG值在1.7左右的睡袋。
這種睡袋裏麵,加了一層薄薄的棉,其實也不厚,與寶寶小毛毯的厚度相似。
室內溫度在16-20度之間時,建議使用TOG值在2.5左右的睡袋。
這種厚度有點類似於薄包被,裏麵加了一層棉。
當室溫在12-15度時,建議使用TOG3.5左右的睡袋。
這款睡袋的厚度差不多類似於小棉服了。
雖然不同室溫,有不同睡袋推薦,但嘟媽更推薦父母將嬰兒房室溫控製在18~21度左右,這是人體會感覺比較舒適的室溫。
因為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如當室內溫度高於24℃時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室內溫度在12~16℃時,會有呼吸風險;室內溫度低於9℃時,有低溫風險。
室內溫度控製在18~21℃是較舒適的溫度,18℃是最低舒適度。
由於很多父母擔心寶寶會感冒,就把室溫調得較高。其實,當我們處於睡眠時,體溫會自動降低,這樣更利於睡眠。
當孩子有踢被子的行為時,則表示此時被窩溫度可能較高,寶寶通過踢被子的行為在進行自我調節。
不過以上數值也是僅供參考,我們還要結合實際來量,總不能每天拿個溫度計量下被窩溫度吧。
寶寶穿好睡袋後,記得檢查穿蓋的溫度是否合適寶寶。最好的方式就是摸摸寶寶的脖頸或背部。如果摸起來很暖和,那麼你的寶寶就感覺很溫暖!
不同月齡挑選不同睡袋
對於3月內寶寶,可以選擇繈褓式睡袋。它可以很好預防驚跳反應,再造子宮環境,讓寶寶睡得更安心舒適。
而且,這種帶有小翅膀的睡袋,等到寶寶大一點時,就可以把翅膀解開,當成無袖睡袋使用,性價比較高。
不過,嘟媽要提醒爸爸媽媽,使用繈褓睡袋時,腿部要留足空間,讓寶寶的腿可以呈現自然的青蛙姿勢,如果繈褓裹得太緊,很可能會造成髖關節脫落。
當寶寶逐漸長大,可以為他們購買無袖式睡袋,孩子的手腳都可以自由活動。
#FormatImgID_8#
等到寶寶能自由行走時,可以選擇為他們準備分腿式睡袋,至於包腳還是不包腳,完全可以根據寶寶的喜好選擇。
#FormatImgID_9#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不再用睡袋呢?答案就是,當他們不那麼容易把被子蒙在頭上時,就可以不用睡袋了,大約是在12月齡。
美國兒科學會(AAP)認為,嬰兒床裏柔軟的床上用品,像毯子和枕頭會增加窒息或嬰兒猝死綜合症的風險。但當寶寶12月齡後,大數據顯示,嬰兒猝死症死亡率下降了,窒息的風險也降低了。
而且,大多數12個月大的孩子能夠翻身,並且能夠靈巧地將毯子從臉上移開,所以就可以不用睡袋,直接蓋小被子了。
#FormatImgID_10#
睡袋的材質與大小
如果睡袋材質含化纖,在冬季時可能會產生靜電,穿睡袋時就會發出啪啪啪的聲響,會嚇到寶寶,對皮膚也不友好,因此,不要選擇含有化纖材質的睡袋。
建議選擇純棉材質睡袋。因為嬰兒新陳代謝快,容易出汗,並且對外界氣溫適應較慢,這就要求包裹的紡織品可以有很好的吸濕性、透氣性和保暖性,純棉材質剛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另一方麵是睡袋設計也要注意安全,睡袋的頭、肩頸部不要有繩子或複雜設計,也不要有脫落的裝飾物,以防寶寶晚上睡覺時不小心纏住自己,發生危險。
嘟媽也不建議給寶寶使用明扣的睡袋,以防扣子脫落被寶寶誤食。暗扣效果也不怎麼好,因為扣得不一定牢,寶寶睡著睡著腿就伸出去。如果選擇帶拉鎖的睡袋,往上拉拉鎖時,一定要檢查拉鎖頭是否已經被包裹好,否則容易傷到寶寶。
購買睡袋時,尤其要注意領口的大小,如果睡袋口太大,那麼寶寶就有可能在睡覺時滑入睡袋,非常危險。睡袋不能貪大,合適最重要。
#FormatImgID_11#
恒溫睡袋有必要買嗎?
消費者有什麼困擾需求,商家都會幫你解決。家長們糾結一年四季溫度不同,一個睡袋解決不了問題。就有商家推出所謂的恒溫睡袋。
聲稱采用outlast恒溫纖維,睡袋可以自動調溫,讓寶寶晚上睡眠更好,但這種睡袋是不是真的比普通睡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