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加班工作、心理壓力大、熬夜追劇……多種多樣的生活狀態都會影響著人們的睡眠,從而導致失眠的發病率不斷攀升。那麼,不好的睡眠會對身體帶來哪些影響呢?近日,新華網“健康大講堂”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詹淑琴,與大家暢聊如何結合自身情況改變失眠狀態。
良好的睡眠求“量”又求“質”
主持人:什麼樣的睡眠才是良好的睡眠?
詹淑琴:我認為一個良好、健康的睡眠包括入睡快、睡得深、中間不醒,並且早上醒來的時候感到神清氣爽。如果一個人睡覺時打呼嚕比較深,這不能算是好的睡眠。因為有些人打呼嚕可能是患有某種疾病,比如睡眠呼吸暫停,雖然他進入睡眠狀態,但是因為不斷有呼吸暫停和打鼾而不能進入深睡眠,這些人早上起來不會感到神清氣爽,而且還會困倦,甚至白天開車容易打瞌睡,所以打呼嚕不代表是好睡眠。
主持人:提到睡眠離不開失眠這個詞,什麼是失眠?
詹淑琴:失眠主要來講就是睡眠的“量”和“質”不能滿足人的正常需求。有以下幾種表現:第一,睡眠的時間不夠,不足六小時,達不到七到八小時的正常標準。第二,入睡的時間較長。成人30分鍾以內應該可以進入睡眠,如果入睡時間超過這個時間,產生入睡延遲,就是一種入睡困難性失眠。第三,睡眠當中頻繁地醒。有時候入睡很快,但是中間總是醒,醒完後再入睡比較困難,這種是睡眠維持困難性失眠。第四,早醒。一般來說按照常規睡眠時間提前半個小時醒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時間過早,提早半個小時以上甚至更長的時間,那麼這也是失眠。
除了夜間睡眠問題以外,失眠還有白天的症狀。如果一個人睡眠時間短,但是不影響白天的工作、生活,我們認為他是一個短睡眠者。如果出現了白天精神差、思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感到疲勞或者身體有些不舒服、容易發脾氣等情況,幹擾了白天的工作,我們認為這也是失眠。
長期失眠影響健康 需早診斷、早幹預
主持人: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失眠與其他疾病的關係是什麼?
詹淑琴:失眠與疾病互為因果關係。一方麵,失眠本質上可以是一種單獨的疾病,也可以是疾病的一個症狀。也就是說失眠症可以有自己獨立的病因、病理生理機製,獨立的評估、診斷和治療標準。長期失眠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血糖升高或者焦慮抑鬱;其次,有些疾病會出現失眠的症狀。例如焦慮、抑鬱症,這些精神、心理問題導致失眠的比率都非常高,還有軀體疾病如甲亢、帕金森病等疾病,以及藥物也會導致失眠。
主持人:失眠會帶來哪些危害?
詹淑琴:首先,失眠的危害非常大,長期失眠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如常見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腫瘤、情緒問題等。失眠也會導致白天的工作效率下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狀態、工作能力下降,特別是影響思維決策能力,從而影響到社會生產力;針對從事操作工作的人員而言,長期失眠使工作中容易出錯,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危害社會安全;其次,失眠也影響家庭關係,夫妻分床睡的現象比較普遍。總之,失眠本身對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諧、社會公共安全的危害都非常大。
主持人:對於不同的失眠人群來說,應該怎樣處理失眠的問題?
詹淑琴:我認為首先應該引起公眾對睡眠的高度關注。如果有一兩次偶爾失眠,對我們的身體並不會有大的妨礙,因為它可以通過短期調整得以恢複。但若失眠到了一定程度,幹擾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們應該及時就診。有些嚴重的失眠甚至會導致軀體疾病,所以我們更應該要積極診斷治療,以免誘發嚴重後果。針對短暫性失眠,我們也應該給予重視,需要早診斷、早幹預,指導他建立一個良好的健康睡眠習慣,避免短期失眠發展到慢性失眠。
現在人們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按時睡覺,但如果經常剝奪正常的睡眠時間,隻通過補覺來彌補,是很難恢複到原來的精神狀態,長期這種睡眠的透支或者熬夜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和精神出現亞健康狀態,有時候靠補覺也無法彌補我們缺失的睡眠。
當人們伴有每周三次以上的失眠症狀,但症狀在三個月範圍內時,被稱為“短暫性失眠”;而當人們伴有每周三次以上的失眠症狀,且症狀超過三個月時,我們稱它為“慢性失眠”。慢性失眠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屬於慢性疾病。慢性失眠和短暫性失眠的區分在於,由於長期失眠導致身體產生的生理性應激反應持續化,讓大腦皮層處於高覺醒狀態,使大腦不易進入睡眠狀態,導致失眠長期存在難以消除。這些慢性的生理上的變化,會使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狀長期化,也是失眠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撤不下來的願因。慢性失眠的治療有時候是長期的,對人的生活影響也很大。
主持人:針對慢性失眠人群,您有哪些建議? 詹淑琴:慢性失眠需要找出病因積極診治,針對病因治療有可能治愈失眠,停用或者減少鎮靜催眠藥的使用。慢性失眠患者中可能約80%是由於精神心理問題導致,很多患者不認同自己心理方麵的問題,認為自己開朗、生活工作順心,其實現在的大環境下,競爭的壓力長期存在,即便沒有這些因素,長期失眠本身就一個壓力刺激源,夜夜無法入眠及失眠帶來的白天的精神萎靡會讓失眠患者很痛苦,有些患者甚至產生不好的想法。有時候,患者可能因太忙常常需要加班而影響了作息時間,久而久之,即便這種壓力解除後還是無法入睡,這是因為這種壓力積累下來慢慢內化到我們的身體裏,變成了一種潛在的焦慮。在中國人的失眠患者中焦慮、抑鬱症的比例很高,所以我們往往會對慢性失眠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在治療中也常常會針對性地進行抗抑鬱、抗焦慮治療,臨床研究和實踐都證明對慢性失眠患者積極抗抑鬱治療會減少鎮定催眠藥的用量。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詹淑琴做客新華網
失眠不可盲目用藥 合理作息很關鍵
主持人:對於比較嚴重的失眠患者可能需要采取藥物治療,在合理用藥方麵,您有什麼建議?
詹淑琴:首先,長期、慢性失眠的人需要到正規醫院的睡眠專科進行規範化診斷評估,辨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失眠,如大多數青少年失眠是由於熬夜打遊戲、玩手機等造成的,這就需要進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有些是學習壓力所致,需要進行分析,給出個體化的治療建議。
第二,由軀體疾病引起的失眠,需要進行相關檢查,通過幹預病因是可以消除失眠的。如我前不久診斷過的一位老年女性失眠患者,吃了很多年的安眠藥也沒有解決失眠問題,後經仔細分析失眠發生的特點進行睡眠監測發現患者失眠原因是由不安腿綜合征造成的,通過針對病因給予精準治療後使她的失眠症狀得到明顯改善,並甩掉了安眠藥。此外,也有很多人失眠的原因是由於夜間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導致患者不能進入深睡眠和夜間頻繁覺醒,且醒後沒有恢複感,針對這種患者通過睡眠監測找出失眠的病因給與呼吸機治療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狀。
第三,如果經係統評估後以上情況都不存在,考慮為單純的失眠障礙。針對這種失眠患者首先要幫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睡眠作息習慣,其次,根據患者的失眠的類型、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及既往的安眠藥使用的療效選擇合適的鎮靜催眠藥物,安眠藥分為很多種類,如苯二氮卓類藥、非苯二氮卓類藥等,如何選擇用藥,還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來選用。
主持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保障睡眠?
詹淑琴:要保障好的睡眠首先要重視我們的睡眠,要了解睡眠對人體的重要性,睡眠其實有很多功能,首先,睡眠可以使白天所消耗的身體機能得以修複,保持生理功能的平衡和可持續性穩定,睡眠使身心得到重新恢複和充電;其次,睡眠也是大腦處於另一種休眠狀態,好睡眠是為了保證第二天可以更好、更充分地覺醒;第三,睡眠還有鞏固記憶、增強免疫、兒童生長發育的功能等,所以一定不要輕易損害和剝奪我們的睡眠,保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人到底需要多少睡眠才夠呢?一般成年人20歲以上60歲以下人群的睡眠一般維持七到八個小時,至少不能低於6個小時,這樣比較理想。老年人對睡眠時間可能會提前,對睡眠的需求也減少,維持在6個小時左右就可以。
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我覺得睡眠時間分為兩種,一種睡得晚是由於工作原因主動剝奪的,這種現象在職場精英中非常常見,由於有繁重的工作不得不靠主動剝奪夜間的睡眠時間來完成,這種情況一定要減壓,合理的製定人生目標;還有一種失眠的原因是睡眠延遲所致,必須要到兩三點鍾才睡覺,第二天九、十點鍾才起床,這種情況是由於生物節律紊亂導致的整個晝夜生物節律往後延遲,需要區分開來,治療方法也不一樣。我提醒大家一點,經常晚上加班工作剝奪睡眠的或者生活習慣剝奪睡眠的方式不可取,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得不償失。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最好的睡眠時間是保證子午覺,也是晚上十一點到淩晨三點的睡眠時間,這個時間段獲得的深睡眠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