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飆時,共情沒用為什麼?

作者:兒科醫生孔令凱 來源:開心爸孔令凱 日期:19-07-25

        前幾天在公眾號「愛讀童書媽媽小莉」讀到一篇文章:娃一不如意就發飆,“共情”有時也不好用。感覺講的非常好,總結下原因,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全的知識點,去看原文吧。

        總結的簡單粗暴版:

        孩子們一不如意就哭鬧發飆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2歲左右的小朋友。

        原因是他們想去做一些事情,認為自己有能力做了,但是試了下卻做不到,有挫敗感。

        有時候發飆是因為自己特別想玩某個遊戲或者要某件玩具,家長卻不讓或不給買,孩子們不爽。

        我們成人覺得這些事情,完全沒有必要哭,但是對於孩子們而言,卻是天大的事情。

        他們隻能通過哭鬧來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所以會哭鬧、發飆。

        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一直推薦用共情的方式緩解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們,從而讓孩子恢複平靜。

        比如,給孩子說,媽媽/爸爸知道你現在不高興,因為....,如果你現在想哭一會,那就哭一會吧.....

        有時很有效,但是有些時候,完全沒有用,孩子哭鬧、擰的更厲害了。

        為什麼呢?原因有兩個:

        1.不是真共情。這隻是你哄孩子的一個套路,你嘴上說著理解孩子,心裏卻不在意,臉上的表情也表現出不在乎,或者表現想急切擺脫麻煩,讓孩子盡快平靜的表情,這種表演是騙不了孩子的。

        2.是真共情,也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情感,但是沒有處理措施,孩子覺得我就是這樣想的,我委屈,那就一起哭唄。

        怎麼既共情,讓孩子覺得你理解他們,同時又能讓孩子們學會以後正確處理這些情緒呢?

        方法就是:

        劃定對和錯的界限,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有情緒是可以的,但是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不應該這樣,然後用一個新的物品把他們引走,忘了哭鬧。

        但是給孩子說行為是錯誤的,怎麼才是對的,一般不會一次就見效,得多次說,如果確實這次沒時間說,就先強製,接著用其他好玩的吸引他們。

        以我家開心舉個例子吧。

        開心現在2歲,每次洗完澡,就不願意出澡盆,就要在裏麵玩水,你給他說洗完澡了,該擦幹出去玩小火車了,他也不願意,說必須去了,他就要哭著喊:“不去不去”。

        這時先共情,說“爸爸媽媽知道你還想玩水,不讓你玩你覺得不高興才哭的......”,一般都是沒有用的,他會鬧的更厲害,“就要玩,就要玩水”。

        我們會讓他再玩一會,並給他說,“咱們就再玩5次水,之後就出去,不然在澡盆裏麵,時間久了,會把皮膚泡壞的,你會感覺疼、不舒服”。(這是明確對錯的界限了)

        他嘴上答應著,但是玩完5次,肯定會耍賴,嘴裏會說“就說話不算數”。

        這時就強製抱出來了,他會哭鬧,在空中蹬腿,會反抗。(這裏是強製)

        但是我把他放到我腿上,說跳跳跳,然後舉著他跳幾下,這時他就開始笑了,。(這裏是用孩子感興趣的其他遊戲轉移注意力)

        大家能看到,這一小會的哭鬧,不會對他有啥影響的。

        簡單吧,這次就搞定了。

        但是第2天有可能還是這一套。

        哈哈,和孩子天天鬥智,有意思吧?

        你要堅定,以咱們的智商,一定能贏了他們的,。

關鍵字:寶寶發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