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教授指出:目前現有的肝功能檢查項目,包括酶學和其他生化檢查,並不能準確的反應肝髒功能,而且有些試驗的特異性不強,一般難以作出準確的性能評估。
比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並不是肝髒組織特有的酶,還存在於心肌、骨骼肌等組織器官中,這些組織的損害,同樣會出現轉氨酶的升高,而堿性磷酸酶(ALP)是反映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膽道阻塞或炎症很有價值的指標,在成纖維細胞也會分泌堿性磷酸酶,在兒童骨骼生長發育過程中,也常常出現堿性磷酸酶的輕度升高,因此在評價肝髒功能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詳細地詢問病史、作全麵的體格檢查,必要的時候要複查肝功能和了解其他相關髒器的損害或功能狀態,這樣有助於鑒別。
一
如何判斷肝功能損害的程度?
舒教授指出:白蛋白、膽紅素和凝血酶原時間等項目明顯異常是與肝髒受損程度呈正比的。但是轉氨酶的水平卻與肝髒受損程度未必完全成正比。
因此臨床醫生不僅要依靠肝功能檢查結果來判斷肝功能受損程度,還需要結合臨床資料進行綜合評價。
二
如何解讀臨床常用的肝功能檢查項目?
臨床常用的肝功能檢查項目包括5種:反映肝髒腫瘤的血清標誌物、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項目、反映肝髒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項目、反映肝髒儲備功能的項目和反映肝髒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項目,對於這5種項目要如何進行解讀呢?
1、反映肝髒腫瘤的血清標誌物:甲胎蛋白(AFP)
AFP經常用於肝癌的早期診斷,在肝癌患者出現症狀之前8個月就已經升高,此時大多數肝癌病人仍然沒有明顯症狀,這些患者在經過手術治療後,預後得到明顯的改善。目前,AFP還廣泛的用於肝癌手術療效的監測、術後的隨訪以及高危人群的隨訪。
舒教授指出,由於肝癌在兒童的發病率很低,兒童AFP升高更常見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時(肝細胞再生)。30%的新生兒肝炎都會檢測出AFP,發生率隨著病情的嚴重度而增加,大多明顯增高。(可與膽管閉鎖鑒別,後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AFP升高還見於某些遺傳代謝性疾病(如Citrin缺陷引起的新生兒肝內膽汁淤積症,NICCD)。
2、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項目:
ALT和AST增高見於:
1、肝膽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變活動期、肝癌、脂肪肝、膽囊炎和膽管炎;
2、心肌損傷: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
3、骨骼肌損傷:多發性肌炎;
4、藥物及中毒性肝髒損害:藥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後者AST升高更明顯)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輕型是以ALT升高為主,AST/ALT的比值<1;
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ALT和AST均升高,AST/ALT≥1;
肝硬化和肝癌:AST升高明顯,AST/ALT升高明顯,AST/ALT>1,甚至>2;
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轉氨酶的生成、釋放少,而血清膽紅素顯著升高,出現“膽-酶分離”的現象,這種現象則提示病情凶險。
γ-GT增高見於:
1、膽道阻塞性疾病,肝內、外膽管阻塞性疾病,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變;
3、藥物及中毒性肝髒損害:藥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但如果γ-GT持續升高,提示轉為慢性肝炎;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時,γ-GT持續低值提示預後不良。
堿性磷酸酶病理性升高見於:
1、肝膽疾病,主要為肝內、外膽管阻塞性疾病;
2、骨骼疾病;
堿性磷酸酶生理性升高主要見於生長期兒童和妊娠中晚期。
堿性磷酸酶升高臨床意義:90%肝病患者ALP升高,但不會超過正常上界2.5倍,而對於阻塞性黃疸,特別是完全性阻塞時,ALP上升至正常上界2.5倍以上;對於肝衰竭患者,如ALP下降,則提示肝細胞廣泛壞死。
3、反映肝髒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項目:
包括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膽汁酸(TBA)等。同時測定TBil和DBil,可以幫助鑒別診斷溶血性、肝細胞性和梗阻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一般TBil<85 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20%;
肝細胞性黃疸:一般TBil<200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35%;
阻塞性黃疸:一般TBil>340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50%。
4、反映肝髒貯備功能的項目:
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當血清水分減少時,總蛋白和白蛋白濃度升高。
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減低見於:1、肝細胞損害,合成減少,其降低程度與肝髒損傷的嚴重程度是相平行的;2、營養不良;3、丟失過多,如腎病綜合征;4、消耗增加:如重症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及晚期腫瘤等。
急性輕型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正常或輕度減少,重型肝炎時可明顯降低,且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比。當血清白蛋白小於30g/L為預後惡劣的征兆。失代償期時白蛋白即明顯減少。
血清總蛋白和球蛋白升高:主要見於M蛋白血症。當體內存在病毒等抗原時,球蛋白產生也會增加。慢性肝病時由於炎症反複刺激使球蛋白合成增加,肝硬化時升高較明顯。急性肝炎時可以呈現一過性升高,恢複期即降至正常,如持續升高預示慢性化。
血清球半白減低:1、生理性:如小於3歲的幼兒;2、免疫功能抑製;3、先天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慢性肝炎時白蛋白雖正常,但球蛋白升高,因此比值下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時,由於白蛋白合成減少而球蛋白合成增加,比值明顯下降以致倒置(A/G<1)。
膽堿酯酶:
膽堿酯酶增高主要見於:糖尿病、神經係統疾病、支氣管哮喘、高血壓、腎功能衰竭等。而降低主要見於: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惡性貧血、急性感染、營養不良、肌肉損傷、皮炎等,如果攝入氨茶堿、雌激素、可可堿、嗎啡、巴比妥等藥物,也可能會出現膽堿酯酶的降低。
凝血酶原時間:
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肝功能檢查項目中一般不包括凝血酶原時間。但是當排除維生素K缺乏或吸收不良時,凝血酶原時間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慢性肝病預後指標。凝血酶原時間也是暴發性肝衰竭的早期預後指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5、反映肝髒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項目:
包括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單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電泳等。
當病人患肝髒纖維化或肝硬化時,血清白蛋白和總膽紅素降低,同時伴有單胺氧化酶升高。血清蛋白電泳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以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後,提示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