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的診斷及治療

作者: 頑疾歸趙 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日期:17-05-29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學齡前兒童,尤其在3歲以下年齡段發病率最高。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普通手足口病主要表現為手、組、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多在1周內痊愈,預後良好。少數重症病例可出現腦炎、腦膜炎、腦脊髓膜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多由腸道病毒71型引起,致死原因多為腦幹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因此,對重症手足口病的診斷及治療更為重要。

一、重症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

1、神經係統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等。

2、呼吸係統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泡沫痰;肺部可聞及濕羅音或痰鳴音。

3、循環係統表現:麵色藏灰、皮膚發花、四肢發涼,腳趾發紺;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二、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療

1、神經係統受累

降溫、止驚、鎮靜。限製液體入量,積極給予甘露醇降顱壓治療,每次0.5-1.0 g/kg,每4-8小時1次,20-30分鍾快速靜脈注射,必要時聯合呋塞米治療。酌情給予糖皮質激素,如甲基潑尼鬆龍1-2 mg/kg或地塞米鬆0.2-0.5 mg/kg,病情平穩後,盡早減量或停用。病情凶險者可在2-3天給予甲基潑尼鬆龍10-20 mg/kg或地塞米鬆0.5-1 mg/kg衝擊治療。酌情給予丙種球蛋白,總量2 g/kg,分2-5天給與。

2、呼吸、循環衰竭

保持氣道通暢,吸氧。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密切監測心率、呼吸、血壓、氧飽和度。呼吸功能障礙時,積極給予氣管插管進行正壓通氣,呼吸機參數調整為吸入氧80-100%,PIP 20-30cm H20,PEEP 4-8cm H20,呼吸頻率20-40次/分,潮氣量6-8 ml/kg左右。定期監測血氣分析,根據結果調整參數。如有肺出血、肺水腫應增加PEEP,不宜進行頻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壓力的操作。

頭肩部抬高15-30°,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尿管,監測出入量。根據血壓、循環變化可選用米力農、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調整血壓,適當利用利尿藥物。可給予抑製胃酸藥物及保護黏膜藥物預防應激性潰瘍。應激後血糖增高可給予胰島素調整血糖,繼發感染時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關鍵字:手足口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