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會辦醫需要更開放的心態

作者: 李紅梅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期:17-05-28

社會辦醫是健康服務業的重要推手。近年來,我國政府始終鼓勵社會辦醫,2010年即提出“非禁即入”,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支持政策,全科醫療服務、醫生集團、醫療集團等首次成為鼓勵發展的對象。《意見》提出,到2020年打造一大批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當前,盡管社會資本蜂擁“從醫”,新業態不斷湧現,但要進一步激發醫療領域社會投資活力,調動社會辦醫積極性,從主管部門到業界都需要以更開放心態來看待這件事。

鼓勵社會辦醫,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才流動問題。醫院有好的醫生,才有口碑,人們才願意去看病。然而,優秀的專家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無法像其他行業一樣,通過市場手段有效地招攬人才,原因是多方麵的。他們沒有像公立醫院一樣的人才培養渠道,很難給醫生提供科研創新、職稱晉升等更進一步的發展機會,加上地段偏、醫保有門檻、投融資困難等問題,發展不如公立醫院順暢,自然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

理論上講,多點執業的放開,給了民營醫院一張吸引優秀人才的牌,但打好這張牌不容易。醫生作為一個“單位人”,把他“解放”成社會人流動起來,這個過程就相當不易。前者有編製,帶著體製福利,後者沒有這些福利,如果醫生以這種方式多點執業,就變成奇怪的“有編製的社會人”。這種人該怎麼管理,兩種體製如何轉換,福利如何接續,又成為新的問題。因此,要實現這一願景,不僅主管部門、醫院得解放思想,建立完善醫務人員全職、兼職製度,加強崗位管理,探索更加靈活的用人機製,醫生也需要重新評估自身的職業責任和社會價值。

除了人才競爭力這一核心問題,鼓勵社會辦醫,還要在土地、財稅金融、保險、審批等方麵,給民營醫院創造和公立醫院一樣的政策環境。過去,社會辦醫不僅無法享受同樣的土地優惠劃撥條件,在稅收、抵押、貸款等方麵也沒有同等待遇。剛出台的《意見》,在這些方麵給出了比以往更開放且細致的措施,甚至提出了注重審核人員資質的改進措施,希望盡快出台具體辦法,讓這一突破早日落到實處。

事實上,由於實際地位上的差距,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很容易被弱化。這些年,在發展新業態的過程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痛點。比如,醫生集團在工商注冊時隻能注冊為谘詢公司、科技公司,不具備開展醫療服務的資質。最近,多個省份放開了政策,但經營範圍仍然受限。還有一些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護理人員需要上門提供護理服務,但按規定不能在登記地點外執業。正因如此,政策放開之後,仍然需要實施細則來規避執業風險。

在一定程度上講,社會辦醫的開放程度,決定了健康服務業的規模和水平。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快,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健康需求持續增長,僅靠公立醫院一種模式難以滿足。找準痛點,以更開放的心態支持社會辦醫,不僅有利於繁榮壯大健康產業,更是為了調動全社會資源嗬護人民健康,托舉起一個照顧到各個群體不同需求的健康中國。

關鍵字:社會辦醫,開放,心態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