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個月,由於嗜睡及腹痛18小時收住醫院急診室。其父母述,患兒既往體健,無營養不良及重大病史。足月順產,運動神經發育正常,疫苗按時接種。
1個月前,患者患感冒,出現流涕、低燒及打噴嚏,經治療後緩解。入院前一日下午,患者出現劇痛,伴哭鬧,腿收向腹部。疼痛發作間歇患兒入睡,後再次因疼痛醒來。此後,患兒嘔吐4次。入院前3小時,患兒有嗜睡表現,僅在絞痛發作期間醒來。
體格檢查:患兒營養良好,體內水分充足,心率180次/分鍾;呼吸頻率32次/分鍾;收縮壓110 mm Hg;體溫37°C。疼痛發作間歇期,患兒可入眠,腹部柔軟;疼痛發作時,患兒哭鬧、腿向腹部收攏,腹部肌肉僵硬。未觸及腫塊,無反跳痛。患兒排出少量粘液血便(圖1)。全血細胞計數顯示輕微白細胞增多。電解質及其他化學檢查正常。腹部X片及超聲見圖2、圖3。
基於病史及體檢,應作何診斷?
急性胃腸炎
梅克爾憩室
腸息肉
腸套疊
正確診斷:腸套疊
討論
腸套疊是2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腹部疾病,且是6-36個月兒童腸梗阻的最常見原因。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可將死亡率降低至1%以下,但若不及時治療,可於2-5天內致死。
兒童急性胃腸炎通常為病毒性的,因此往往顯示淋巴細胞增多症而非嗜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且通常伴隨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會出現低燒,但疼痛為持續性。絞痛發作、哭鬧不止和腿收向腹部、間歇性平靜是腸套疊的特征。
梅克爾憩室多發於年齡稍大的兒童,通常無症狀(並發憩室炎除外)。梅克爾憩室易與急性闌尾炎混淆,直腸出血新鮮,出血量大。果凍樣紅色便是腸套疊的典型症狀。
大多數腸套疊是特發性的,僅2%-8%的病例由潛在疾病引起。盡管90%-95%兒童腸套疊病因未知,但考慮到春、秋發病率高,以及腸套疊兒童中腺樣體肥大發生率更高,醫學專家懷疑其具有病毒性特點。5-10個月是該疾病發作的峰值年齡,男性稍多於女性。新生兒腸套疊比例小於1%。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可避免嚴重並發症。在95%病例中,套疊位於回盲區,結腸套疊十分罕見。非手術複位後,腸套疊的複發率通常小於10%,但也有報道稱其高達15%。多數腸套疊可於72小時內複發;但也有36個月後再次複發的情況。同樣症狀再次出現通常預示疾病複發。疾病複發的治療手段與此前類似。
腸套疊會引起突發性嚴重腹部絞痛。絞痛停止期間,患者一切正常。隨著疾病進展,患兒逐漸表現為易怒及嗜睡,直至發生休克。嘔吐發生於疾病的早期階段,30%病例中為膽汁性嘔吐。疾病早期,患兒大便正常,但可於12小時內迅速出現粘液血便。果醬色便,回盲部空虛,蠟腸樣包塊是腸套疊的“三聯征”,但實際上僅有20%病例出現以上症狀。
對於上述患者,接下來應如何治療?
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並密切觀察
手術探查
空氣灌腸
結腸鏡檢查
正確答案:空氣灌腸
腸套疊的最佳治療為穩定氣道、呼吸和循環功能(ABCs)並補充丟失體液。無需口服任何藥物,可放置鼻胃管減壓。抗生素適用於細菌感染。對於無腸穿孔證據的穩定性腸套疊患者,常推薦非手術複位。可在X線監視或超聲引導下進行複位,水壓灌腸或氣壓灌腸均可。兩種治療方法成功率和風險相似。超聲引導方法可準確定位病因起點,輻射較低。空氣灌腸複位是當前公認的一線治療。
若通過灌腸未能成功緩解症狀,且腹痛加重、心動過速和嗜睡,則下一步應該采取什麼治療?
重複灌腸(鋇)
內窺鏡檢查
手術探查
正確答案:手術探查
若症狀持續時間小於24小時,且患者無腹膜炎跡象,可采用鋇,水或空氣灌腸複位。若症狀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出現腹膜炎跡象,且在兩次灌腸後仍未能成功複位,或再次複發,應即刻穩定患者並將其送往手術室,因為若不及時治療,腸套疊具有致死性。
對於急性或有穿孔證據的腸套疊疑似患者來說,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幹預手段。在非手術複位所需輔助儀器未達到要求的地區,也可采用手術方案進行治療。非手術複位評估或切除病灶失敗的情況下也可采用手術方案。腹腔鏡手術是當前公認的兒童腸套疊合理治療手段,在需要進行腸切除的情況下亦是如此。
上述病例中,兩次失敗嚐試後,對患者進行橫向剖腹手術,並通過溫熱的濕毛巾擠壓套入部位來手動複位。未發現腸壞死或穿孔證據。清除了體內的少量清澈腹膜液。失血量較少,患者恢複狀況良好,次日清晨恢複飲食,24小時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