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呼吸暫停是新生兒ICU最常見的診斷之一,盡管早產兒呼吸暫停多見,反複的呼吸暫停、心動過緩、低氧血症是否會影響早產兒的生長發育,目前尚不清楚。對早產兒呼吸功能的研究,使我們對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於呼吸暫停的定義、監測和臨床意義仍然缺乏共識。該報告旨在依據早產兒呼吸暫停的定義、流行病學和治療方麵的研究證據,提出有關早產兒反複呼吸暫停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定義和分類
呼吸暫停通常定義為呼吸停止超過20秒,或者短暫的呼吸停止伴隨心動過緩(<100次/分)、發紺或蒼白。早產兒的呼吸暫停常短於20秒,而短暫的氣流停止即可導致心動過緩或低氧血症。根據呼吸運動和氣流情況,可將呼吸暫停分為中樞性、阻塞性或混合性。大多數早產兒的呼吸暫停為混合性。
流行病學
據研究顯示,呼吸暫停的發生率隨著新生兒胎齡的減少而增加。原則上,胎齡低於28周的所有新生兒均應診斷為呼吸暫停;超過28周,新生兒呼吸暫停的比例明顯減少,胎齡在30周的新生兒大約85%出現呼吸暫停,而胎齡34周則降低到20%。早產兒呼吸暫停反應了其呼吸調控功能的異常,在胎齡≥28周、末次月經胎齡(PMA)36-37周時大多能得到緩解;而胎齡<28周的早產兒,呼吸暫停可能會反複持續存在,甚至超過足月胎齡時間。
呼吸暫停/心動過緩監測
許多NICU的新生兒都能持續的監測心率、呼吸和氧飽和度。心率警報常設置在100次/分,更低的設置可能適用於恢複期的、且PMA大於33-34周的早產兒。呼吸暫停警報多設置在20秒。沒有數據顯示早產兒呼吸暫停與嬰兒猝死綜合症風險的增加有關,而家庭監護也並不能預防呼吸暫停早產兒猝死綜合症的發生。因此,並不推薦對於已經緩解的早產兒呼吸暫停,進行常規的家庭監護。出院後的心肺監護多用於個別複發的、嚴重的呼吸暫停早產兒。
治療
黃嘌呤治療
甲基黃嘌呤作為治療呼吸暫停的主要藥物已有數十年的曆史,副作用包括心動過速、惡心和神經過敏。黃嘌呤對呼吸係統有多重作用,可以增加每分通氣量、改善二氧化碳敏感性、降低呼吸節律,主要作用機製為封閉抑製性腺苷酸A1受體,激發呼吸神經元。
茶堿和咖啡因均被用於早產兒呼吸暫停的治療,其中枸櫞酸咖啡因半衰期較長,治療效果較好。咖啡因20mg/kg的負荷劑量和每天5-10mg/kg的維持劑量安全有效,咖啡因的使用可以縮短新生兒機械通氣時間,減少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並能改善神經功能預後。對於存在呼吸暫停風險的新生兒,尚不清楚進行咖啡因治療的最佳時機,但及早的咖啡因治療會使患兒明顯獲益。同時,也應及時停止黃嘌呤的使用,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住院時間。
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經鼻正壓通氣(NCPAP)聯合黃嘌呤治療能有效降低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發作頻率和嚴重性。NCPAP能夠開通上呼吸道,降低阻塞性呼吸暫停的風險,減少中樞性呼吸暫停的氧解離持續時間,維持更高的呼氣末肺容量。
輸血
有研究認為,貧血可能增加了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發生風險,輸血則會在短期內減少呼吸暫停的發生。紅細胞輸入可以提高血液的運氧能力、總的氧含量、以及增加組織氧合,從而提高呼吸動力,減少早產兒呼吸暫停發生。
胃食管反流的治療
早產兒咽喉部的化學反射敏感,受到刺激後能誘發呼吸暫停;另外,幾乎所有的早產兒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胃食管反流(GER)。因此推測GRE能誘發早產兒呼吸暫停,藥物治療GRE則可能降低呼吸暫停的發生或嚴重性。然而,並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證實這種相關性存在的時間一致性。
出院時機
早產兒呼吸暫停的出院時機的選擇相對多樣,但很多內科醫師要求患兒在呼吸暫停/心動過緩緩解一定時間後才能考慮出院。大約75%的新生兒科醫生要求5-7天的臨床觀察期,在實踐中常需停止咖啡因治療一段時間。一項1400名胎齡≤34周的新生兒隊列研究證實,5-7天的無呼吸暫停發生可以預測94%-96%的病例得到臨床緩解。而胎齡越小,則需適當延長觀察時間。因此,出院時機的選擇應該根據疾病嚴重程度、臨床情況和新生兒胎齡等自身因素綜合考慮,而不能製定對所有新生兒統一的標準。
本文翻譯自:
Eichenwald EC and AAP COMMITTEE ON FETUS AND NEWBORN. Apnea of Prematurity. Pediatrics. 2016;137(1):e2015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