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期的一過性高膽紅素血症常不需要治療,約85%的足月兒和大多數的早產兒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則有膽紅素的顯著升高和持續存在,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造成神經係統的永久性損害,甚至死亡。常引起臨床醫生和家長的高度關注。
鑒於核黃疸也可能出現在健康的足月兒,早期預測和發現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危險因素受到研究者的重視。美國兒科學會(APP)的指南推薦每一位新生兒,特別是在出生72小時內將要出院的新生兒,應該對可能發生的嚴重高膽紅素血症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
除了血型鑒定和新生兒膽紅素水平檢測外,分析與嚴重高膽紅素血症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並進行出院前評估也被APP指南推薦。近期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一項人群基礎的研究,對母親和圍產期相關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該研究共納入126萬例新生兒,其中23711名新生兒被診斷為高膽紅素血症,排除溶血性疾病的新生兒,對非溶血性黃疸的危險因素進行了預測。
母親因素
研究發現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風險增加的母親因素包括,亞裔母親、孕齡≥30歲、母親超重或肥胖、以及母親患有糖尿病。而母親孕齡<20歲則作為保護因素,降低了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風險。
產科因素
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風險增加的產科因素有,初產婦、引產出生、抬頭吸引分娩、胎齡在37-38周分娩。而剖宮產(急診或擇期)、胎齡>41周則降低發生風險。相比適於胎齡兒,小於和大於胎齡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症的風險均較高。
而在適於胎齡兒、無引產的陰道分娩、胎齡39-41周出生,非亞裔、非肥胖的經產母親,新生兒非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率僅為0.7%。胎頭吸引失敗後急診剖宮產出生的胎齡37周的新生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症的風險最高為26%;而擇期剖宮產的胎齡41周的新生兒風險最低為0.2%。
其他因素
此外,高膽紅素血症在男性新生兒相對多見,母親血型、高膽紅素血症家族史也是新生兒出生時風險評估的重要參考信息。早期和規律的母乳喂養可以降低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而不合理的喂養則可能導致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症。
足月產的新生兒出院後,常會出現血清膽紅素峰,高膽紅素血症成為新生兒期再次入院的最常見原因。關鍵的問題並不是入院本身,而是較高的膽紅素水平(>25mg/dL),可能引起的腦神經係統的損害。因此,在所有新生兒出院前進行徹底的風險評估顯得極其重要。
對母親和產科相關的危險因素的認識,是病理性黃疸風險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化的評分列表更有利於高膽紅素血症風險的評估,能及時簡便的對風險因素進行預測。這種個體化的風險預測可以為父母提供谘詢建議,有利於決定出院時機、進行出院後隨訪和膽紅素檢測,並在新生兒期作出專業判斷。早期發現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症,及時有效的治療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參考文獻:
Norman M, et al. Predicting Nonhemolytic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ediatrics. 2015 Nov 9. pii: peds.2015-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