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回憶“赴美生子”全過程

作者: 來源:搖籃網 日期:12-11-09

赴美生子

赴美生子風險幾何

  性別、膚色、種族、國籍和生身父母,往往被人們視為“天意”,不能隨意選擇。但出於入籍、移民、轉移資產等各種考慮,越來越多父母,不惜花費重金、曆盡艱辛試圖改變這種“天意”。他們遠赴重洋赴美生子,滿懷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切真的能以“美好”結局嗎?

隱性花費多

  馬女士在2011年秋天和丈夫飛赴洛杉磯生子。據她介紹,生孩子的全程共計花費了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近19萬元)。

  這還算是便宜的。馬女士說:“因為醫生、醫院、待產方式、月子中心的條件各自不同”,每位產婦的生產花費都有差異。

  原本,醫生和馬女士都認為第一胎最好選擇順產。但最後進產房助產時,護士才說她的情況要選擇剖腹產。馬女士無奈地說。“選擇剖腹產,我的生產費用一下就貴了1萬多元(人民幣)。”

  美國洛杉磯一家台灣月子公司的老板介紹,每年都有產婦在手術中出現狀況。“生產過程出現狀況總是難免的,可一旦情況複雜起來,醫院方麵的花費可能比原本的生產費用高出幾倍……手術大出血可能產生住院急救費用,新生兒情況不穩定需要進保溫箱,一周的花費就要3萬美元。”一旦遇到這些問題,那‘生子旅遊’的美夢便一朝化為萬劫不複的夢魘。

  馬女士居住在一家洛杉磯華人月子中心的別墅。“那時,六位產婦同住一棟別墅,都是單人間,月子裏有兩個阿姨輪流照顧寶寶。”據她介紹:“待產時,產婦每月每人1700美元,而丈夫想要陪護,則另需繳納每月1000美元的護理費。”

  如此計算,這對夫妻待產時每月就要花費近2萬元人民幣的食宿費用。而在孩子出生後,由於增加了嬰兒護理費,月子公司的收費還要增加30%,每月高達3萬元人民幣。

  馬女士說,除了月子公司的常規花費外,孩子出生後各種兒科檢查和為新生兒辦理種類繁雜的證件,也都使那些經曆過赴美生子的家庭有種“積少成多”的吃驚。

  為招攬生意,很多月子公司都在宣傳時刻意隱瞞了諸多“隱性”花費,而對於很多中國父母因為對此缺乏了解也都沒有將其計算入生子預算之中。

  對於那些帶著美國“小天使”回家的中國父母,家庭的赴美生子的隱性支出還遠沒結束。“孩子的中國旅行證每兩年要更新,美國護照也需每五年更換新證。”上海媽媽莎莉不禁向記者抱怨,每隔幾年都要帶孩子到美國換證件,每次一去又要花費數萬元人民幣。

  讓孩子保持外籍身份,在本地上幼兒園、小學、中學,但高額的讚助費、借讀費卻令事先沒有預期的家長愁眉不展。

  據福建的孫女士介紹,孩子帶回國內,也就享受不到美國的社會福利,有個頭疼腦熱的都要自己掏錢。“現在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外籍身份就成了一個難題。之前在幼兒園的時候,每學年就要交近萬元的讚助費。現在要上小學了,借讀費也很高。假如孩子上私立、雙語國際學校,花費就更是‘無底洞’了。而且孩子畢竟沒在國外呆過,和外國孩子一起上課也不好適應。”

  孫女士坦言,生孩子之前並沒有考慮到後期費用如此之多。

  與孫女士不同,喬旭和丈夫選擇給美國孩子上中國戶口。

  出生在美國的小兒子是這個家庭的第二個孩子。對於肚子裏的“小二”,夫妻倆都選擇花20多萬元人民幣去美國生孩子,“考慮超生在單位影響不好,另外還要交高額罰款,還不如出去生。”

  回國後考慮到沒有中國戶口的孩子未來將會麵臨種種不便,喬旭的丈夫於是花費“重金”通過特殊渠道幫兒子落下了戶口。

  戶口剛落下,生二胎的罰款單就來了。

  目前,我國的超生罰款數目不一,從幾萬到幾十萬元都有可能。近幾年,甚至還屢屢冒出超生被處“百萬罰款”的案例。讓人咋舌的“高額罰款”,以及單位、公司的種種行政處罰,使得一些想要二胎、多胎的家庭開始傾向於“出國生”這條路。眾多赴美生子的家庭中,生二胎的家庭占有相當比例,很多父母都在“超生罰款”與“生子旅遊”之間進行過艱難權衡。

  像喬旭一樣,很多中國家長都想赴美生子逃避計劃生育規定,但其往往打錯了算盤。因為按照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規定,夫妻雙方均為我國內地居民,在國外、境外生育的子女回我國內地居住,辦理了入戶手續或兩年內累計居留滿18個月的,在適用各地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規定時,應當計算入該家庭子女數。

  如此,打著超生“曲線救國”策略的家庭,不但撿不到“便宜”,還要麵對孩子雙重國籍的尷尬身份和花費給孩子上戶口的“特殊”費用。

難保美麗心情

  對於那些富裕家庭,單憑雄厚的經濟實力就能完全放心、踏實地赴美生子了麼?

  從進入機場,準備離開中國的那一刻,中國產婦們就需事事謹慎,掩飾身份,以免暴露美國之行的真實目的。

  當27歲的莉莉將要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前,她就給自己做了一點小小的偽裝:鬆垮的裙子,盤起的長發,一個不大不小的手提包。她小心翼翼地把包包擋在肚子前麵,盡量表現“自然”神態。

  雖然,外表看來和一般出國旅遊的中國女孩一樣。但莉莉的心中卻是忐忑不已,總是擔心自己6個月身孕的肚子會暴露目的——生個美國娃。

  去之前,中介公司就給過莉莉許多提示:穿衣服要盡量寬鬆,不要顯露肚子;挑選白人的海關工作人員,沒有亞裔那麼眼尖;說話的時候要把背包自然地放在肚子前麵……他們甚至還教了莉莉一些走路和回答問題的技巧,讓她熟記酒店的詳細信息,還有目的地的主要景點。對莉莉來說,出行準備就像高考複習——不但每天精神緊張,還要日日複習英語。

  “十二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很多時候我就隻能看著表倒數時間。”下了飛機,莉莉就被專車接到了事先聯係好的月子中心。盡管住宿條件還不錯,兩個人一個房間,但周圍沒有一個親人朋友,還是讓第一次出國的她倍感寂寞。

  飲食住宿條件簡陋,在莉莉看來都可以忍受,但情緒壓抑的問題總讓她苦惱。

  因為接近預產期,莉莉的情緒波動越來越大。為化解內心焦慮,她隻想能出門呼吸新鮮空氣,但莉莉所在的月子中心規定,孕婦每周隻能出門3次,每次大約3個小時。很多次,莉莉都隻能在房間獨自落淚,感覺像是一個人來美國坐牢。

  居住的時間長了,莉莉漸漸發現,在自己住的地方附近,還有很多類似的為中國孕婦服務的月子中心,同樣是沒有營業執照,同樣小心謹慎。因為就在莉莉來的前不久,當地警察剛剛關閉了幾家類似的無營業執照的月子機構。

  由於美國沒有“月子”一說,所以當地華人開的這些“月子中心”自然拿不到營業許可證。有時為了競爭,同一地區的月子中心甚至還會主動給當地警察局打電話,以販賣人口、虐待兒童、環境不整、噪音過大等為由舉報競爭對手,引得警察上門查證。因為擔心月子公司被查封,不但老板日日擔心,就連居住於此的孕婦們也總是惶惶不可終日。

  錢女士2011年在加利福尼亞產下了一對雙胞胎,但談到這件喜事,她卻表示當時“心情很不佳”。

  作為38歲的高齡產婦,錢女士一個人來美國生孩子。剛下飛機,錢女士就發現撲麵而來的除了美國的清新空氣,還有巨大的孤單感。“在美國的那段時間,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單,一個人呆在月子中心,周圍都是國內各個地方的孕婦,大家誰都不認識誰。出去逛街,英語交流上也不是那麼順利。”

  那段時間,錢女士和家人的交流也隻是偶爾通通電話,但由於時差,很多時候心裏難受卻打不了電話,壞情緒都積壓在了心裏。據錢女士透露,最悲慘的要數警察檢查的時候了。“我們最怕的就是警察來檢查,當時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怕孩子生不成,被遣送回去。”

相關閱讀:

  【導讀】在把生“美國人”當投資的口號鼓動下,越來越多世界各國的準媽媽赴美生子,其中亦不乏來自中國的準媽媽。其實,赴美生孩子,這項投資有點兒貴!

  【導讀】1868年,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通過,修正案第一款即規定:“凡在美國出生或歸化美國的人,均為合眾國和他們所居住州的公民。”2006年4月,美國駐華使館宣布,中國公民可以以旅遊目的申請赴美簽證,這一政策的敞開,打開了許多中國收入不菲家庭國外生子的夢想。

  【導讀】赴美生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在懷孕前或懷孕初期取得美國簽證。可以申請B1/B2(商務簽證或旅遊簽證)到美國生孩子,但切記不要在腹部突起的狀況下前往簽證,以免被拒簽,還留下紀錄。

論壇熱議:

1 2

關鍵字:孕婦,赴美生子,風險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