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很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和絕經期婦女人群中,正因為如此,其治療情況就成為了醫生和患者關注的焦點。近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304醫院)李玲教授在做客《專家訪談錄》時就我國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現狀給予了分析。
目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以基礎治療、藥物幹預和康複治療三者結合為主。
一、基礎治療:調整生活方式+骨健康基本補充劑(鈣劑+維生素D)
1、調整生活方式:①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②適當戶外活動和日照,有助於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複治療;③避免嗜煙、酗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種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的疾病和藥物;⑤加強自身和環境的保護措施(各種關節保護器)等。
2、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1)鈣劑:我國營養協會製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800mg(元素鈣)時獲得理想骨峰值維護骨骼健康的適宜劑量,如果飲食中鈣供給不足可選用鈣劑補充;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目前的膳食營養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得鈣400mg,故平均每日應補充鈣劑約500~600mg。鈣攝入可減緩骨的丟失,改善骨礦化。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時,應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目前尚無充分的證據表明單純補鈣可替代其他抗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鈣劑選擇要考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2)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對骨骼健康、維持肌力、改善身體穩定性、降低骨折風險有益。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吸收,從而引起和加重骨質疏鬆。成年人推薦劑量200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攝入和吸收障礙,故推薦劑量為400~800IU/d。維生素D用於治療骨質疏鬆時,劑量應該為800~1200IU/d,還可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建議有條件的醫院可檢測25OHD血濃度,以了解患者維生素D的營養狀態,適當補充維生素D。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建議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於或高於30ng/mL(75nmol/L)以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二、藥物幹預:抗骨質疏鬆的藥物有多種,作用機製也有所不同。或以抑製骨吸收為主;或以促進骨形成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機製的藥物。臨床上抗骨質疏鬆藥物的療效判斷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質量,最終降低骨折風險。
1、抑製骨吸收:
(1)雙膦酸鹽類(Bisphosphonates)是焦膦酸鹽的穩定類似物,其特征是含有P-C-P基團,雙膦酸鹽與骨骼羥磷灰石有高親和力的結合,特異性地結合到骨轉化活躍的骨細胞表麵上抑製破骨細胞的功能,從而抑製骨吸收。不同雙膦酸鹽抑製骨吸收的效力差別很大,因此臨床上不同雙膦酸鹽藥物使用的劑量及用法也有所差異。
(2)降鈣素(Calcitonin) 是一種鈣調節激素,能抑製破骨細胞的活性並能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從而減少骨量丟失並增加骨量。降鈣素類藥物另一突出的特點是能明顯緩解骨痛。對骨質疏鬆骨折或骨骼變形所致的慢性疼痛及骨腫瘤等疾病引起的骨痛均有效。更適合有骨痛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兩種製劑:鮭魚降鈣素和鰻魚降鈣素類似物。
(3)雌激素類:雌激素類藥物能抑製骨轉換,阻止骨丟失。包括雌激素(ET)和雌、孕激素(EPT)補充療法。能降低骨質疏鬆性椎體、非椎體骨折風險。防治絕經後 後骨質疏鬆的有效手段。在各國指南中均被明確列入預防和治療絕經婦女骨質疏鬆藥物。
(4)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 SERMs不是雌激素,其特點是選擇性地作用於雌激素靶器官,與不同的雌激素受體結合後,發生不同的生物效應。如已在國內外上市的SERMs雷洛昔芬在骨骼上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表現出類雌激素的活性,抑製骨吸收。而在乳腺和子宮上,則表現為抗雌激素的活性,因而不刺激乳腺和子宮。適應症:國內已被SFDA批準的適應症為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2.促進骨形成:甲狀旁腺激素(PTH)是當前促進骨形成藥物的代表性藥物:小劑量的rhPTH(1-34)有促進骨形成作用。適應症:國外已被批準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嚴重骨質疏鬆症,國內即將上市。
3、其他類:⑴鍶鹽:鍶的化學結構與鈣和鎂相似,在正常人體軟組織、血液、骨骼和牙齒中存在少量的鍶。人工合成的鍶鹽雷奈酸鍶(Strontium Ranelate)是新一代的抗骨質疏鬆藥物。⑵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包括1,25雙羥維生素D3(骨化三醇)和1α羥基維生素D3(α-骨化醇)。前者因不再需要肝髒腎髒羥化酶羥化就有活性效應,故得名為活性維生素D。而1α羥基維生素D3則需要經25羥化酶羥化為1,25雙羥維生素D3才具活性效應。所以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更適合老年人、腎功能不全、1α羥化酶缺乏的患者。⑶維生素K2(四烯甲萘醌):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顯示可以促進骨形成,並有一定抑製骨吸收的作用。⑷植物雌激素:尚無有力的臨床證據表明目前植物雌激素製劑對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等有明確療效。⑸中藥:中藥關於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大型臨床研究尚缺乏,長期療效和安全性需進一步研究。
三、康複治療
(一)運動療法:運動療法不僅是骨礦化和骨形成的基本條件,而且能促進性激素分泌、改善骨皮質血流量、阻止骨量丟失、促進鈣吸收和骨形成,因而是一種防治骨質疏鬆的有效方法。
1、運動方式:隻要骨骼肌受到足夠的拉力和張力,就是有效的運動。但不同的運動方式會對不同部位骨產生影響。因此選擇運動的方式時應遵循的原則是:全身整體運動與局部運動相結合,循序漸進,運動量從小到大。不同人群應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大負重、爆發力的運動對骨骼的應力刺激大於有氧運動,因此,這些運動方式在維持和提高BMD上有優勢,但單純采用此方式會對患者循環係統不利。美國運動醫學會所推薦的OP預防運動方案是力量訓練、健身跑和行走。在身體機能狀況許可下,適當采用大負荷、爆發性訓練方式,如跑步時,可采用負重跑或快速跑,利用綜合訓練器健身時,可采用中、大負荷或爆發性運動形式進行鍛煉等等。但是種老年人以全身有氧運動為主,如走、跑交替,登山、中老年健美操、太極拳、廣播操、登樓梯、遊泳、騎自行車、網球、羽毛球等。也可做跳躍、短跑等專項肌力訓練。
2、運動項目:各項運動對於骨密度增加都有部位的特異性,這些部位是參與活動的工作肌及其附著骨,因此,選擇運動項目要有目的性,如蹬樓梯可預防股骨和髖部OP造成的骨折,體操訓練可預防腰椎OP所造成的骨折。漸進抗阻練習是促進OP 逐漸走向恢複的重要方法。
3、運動量
(1)運動強度:在一定範圍內,運動強度越大,對骨的應力刺激也越大,也越有利於骨密度的維持和提高;
(2)運動時間:沒有統一的時間標準,但對一般有氧運動來說,運動強度大,時間短一些;運動強度小,時間可稍長一些;
(3)鍛煉頻率:以次日不感疲勞為度,一般采用每周3-5d為宜。
(4)鍛煉的階段性問題:堅持長期有計劃、有規律的運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延緩骨質丟失確實有一定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鍛煉要適當任何過量的、不適當的活動或輕微損傷均可引發骨折的危險。
(二)物理因子治療
1、脈衝電磁場療法:人體骨頭是一個生物場,通過外界低頻脈衝電磁場刺激改變人體生物靜電,改善生物場,加速骨組織的生長,提高全身骨密度,治療骨質疏鬆。20Hz,5-10mT治療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質疏鬆症患者骨折的發生率、減輕骨痛、促進骨折的愈合
2、紫外線療法:正常人所需的維生素D主要來源於7-脫氫膽固醇的轉變。在肝髒和皮膚的生發層內合成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作用下,他可轉化為維生素D3。采用無紅斑量紫外線全身照射或經常接受陽光照射,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
3、直流電鈣離子導入療法:2-5%氯化鈣全身法直流電鈣離子導入,增加鈣的補充。
需要注意的是,基礎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基礎並不是“全部”和“唯一”。“基礎措施”的適用範圍包括骨質疏鬆症的初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以及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和康複治療。此外,推拿治療對骨質疏鬆症沒有任何治療作用,隻能部分緩解肌肉的酸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