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老齡化使得骨質疏鬆症成為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並躍居為常見病、多發病的第六位。據世界衛生組織近來發表的一項公報說,骨質疏鬆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預計到2050年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股骨頸骨折的患者數將從1990年的170萬人增加到630萬人。那麼,我國骨質疏鬆症的情況如何呢?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304醫院)李玲教授在做客《專家訪談錄》時就我國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現狀給予了分析。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約1.73億,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絕對數量最多的國家。2003~2006年一次全國性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歲以上以椎體和股骨頸骨密度值為基礎的骨質疏鬆症總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60歲以上的人群中 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尤為突出。按調查估算全國2006年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鬆症,約2億1千萬人存在低骨量。
估計未來幾十年,中國人髖部骨折率還會明顯增長。女性一生發生 骨質疏鬆症性骨折的危險性(40%)高於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總和。
骨質疏鬆的嚴重後果為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輕微創傷時或日常活動中即可發生的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常見部位是脊柱、髖部、前臂遠端。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害性很大,導致病殘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如發生髖部骨折後的1年內,死於各種並發症者達20%,而存活者中約50%致殘,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質量明顯下降。而且,骨質疏鬆及其骨折的治療和護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費用昂貴,造成沉重的家庭、社會和經濟負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