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國骨科修複與移植技術研討會暨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骨組織庫分會成立大會”近日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璧出任該分會主任委員。在大會期間,本報記者就骨組織庫的作用、現狀和管理等問題,對盧世璧院士進行了專訪。
記者:骨組織庫在臨床工作中起什麼作用?
盧院士:顧名思義,骨組織庫主要功能是采集、製作、保存各種骨和軟骨,還可以保存血管、神經、韌帶等。骨組織移植是骨科臨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很多骨科疾病的治療如骨腫瘤切除後的支持連接、骨創傷的修複、人工關節的翻修、脊柱手術的固定以及骨折不愈合等都需要植骨以促進愈合。隨著骨科手術種類增多,骨組織移植需求量越來越大,以往常用的患者自體骨移植方式因取骨量有限,已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可以通過骨組織庫提供異體移植骨來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骨組織庫采集的骨組織有哪些來源?采集時需注意什麼問題?
盧院士:目前骨的主要來源,一是創傷截肢的骨,二是誌願者捐贈的骨。但是骨組織與其他人體器官一樣麵臨供體不足的問題。目前異體骨移植最大的危險仍是艾滋病和乙型肝炎,骨組織的供體在采集前均需經過非常嚴格的血液檢查,以排除受體感染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可能。
記者:目前我國骨組織庫發展狀況如何?與國外相比都有哪些差距?
盧院士: 1988年後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華西醫科大學以及上海市傷骨科研究所等相繼建立了規模不同的骨組織庫,可滿足本院、本地區的供骨需求。我國在加工生產冷凍骨和冷凍幹燥骨等技術方麵與國外差距不大。但在骨組織庫的規範管理和供體標準的掌握方麵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國外骨組織庫網絡建設方麵也遠較我國先進,國外的醫院若有需求可隨時通過網絡調集骨源,我國目前尚不能做到。鑒於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骨組織庫管理規範,骨組織庫學會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製定行業標準,通過對骨組織庫嚴格的規範管理,盡快縮小與國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