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首次批準OsteoFab患者特異性麵部裝置(OPSFD,圖2a)為用於麵部重建的3D打印聚合置入物。OPSFD是以磁共振成像(MRI)或CT掃描結果為模板,針對患者的個體化解剖情況而生產的麵部置入物。該3D打印聚合置入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呈透明狀態,並以能支撐骨附著等多種方式與骨類似。
同月,我國一名12歲因外傷致惡性腫瘤的男孩兒,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接受了全球首個3D打印的脊柱(圖2b)置入術,以預防腫瘤的播散。3D打印機可以生成非常複雜的幾何形狀,這意味著為固定置入物所需要的附加硬件數量可以減少。另一個益處是,打印置入物的多孔性可以使骨在置入物內生長進而形成一種自然的連結。除了脊柱置入物,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還用3D打印技術製作椎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