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圖2 術前髖關節磁共振T1(橫斷麵)、T2(冠狀麵) 箭頭所指為病灶部位,病灶信號不均一,中間略低信號混雜
圖3 病理示囊壁組織慢性炎(HE×100)
病曆摘要
患者女性,32歲。因無明顯誘因出現右髖後外側針刺樣疼痛8個月入院。無咳嗽、潮熱、盜汗等其他不適。
入院查體 右髖活動尚可,無紅腫,皮溫正常,局部深壓痛(+),左側4字征(+),托馬(Thomas)氏征(+),足跟叩擊痛(-)。
實驗室檢查 血沉 42 mm/1h,抗鏈O(ASO)、類風濕因子(RF)、C反應蛋白均正常,結核抗體(金標法)陰性,腫瘤標誌物未見異常。
影像學檢查 髖關節磁共振(MRI)T1、T2像顯示病灶(圖1、圖2)內信號不均一。
患者入院後接受右髖關節病灶清除術。因病灶位於梨狀肌和外旋肌之間,若用關節鏡選擇常規入路必對病灶有所影響,且難以觀察病灶。故選擇小切口,充分顯露病灶區域,針刺發現左股骨頭頸交界部後側有一囊性包塊,在輪匝帶上方,與關節囊部分相通。切開該包塊,即有黃色液體流出,清亮無混濁,囊壁白色,完整清除囊壁。送病理檢查,結果示右髖關節囊腫伴囊壁組織慢性炎(圖3)。
最後診斷:坐骨韌帶囊腫
討論
該病需要與貝克(Baker)囊腫和腱鞘囊腫相鑒別。
Baker囊腫是由英國外科醫師貝克(Baker)提出。Baker囊腫較少見於韌帶。該患者有明確的症狀,MRI示病灶位於右髖關節股骨頸後方髖臼處,保守治療無效,有手術探查指征。從Baker囊腫的定義上看,本病並非Baker囊腫在髖關節的表現。
腱鞘囊腫多附著於關節囊或肌腱,可與關節腔、腱鞘相通。其病因尚不明確,內容物多為膠樣物質。腱鞘囊腫發生於坐骨韌帶上,且與關節腔相通實屬罕見。而本病例病變組織的內容物為黃色清亮液體,故可排除腱鞘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