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9日,歐洲抗風濕病聯盟年會在德國柏林召開。大會主席DOUGADOS.M教授就“脊柱關節炎:2012年新進展”做了精彩報告。
風濕病領域最重要、最新的信息是疾病的命名,如脊柱關節炎。眾所周知,脊柱關節炎這一術語早於中軸型和外周型脊柱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因為這兩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存在或不存在X線結構性損傷(目前建議是中軸型表現使用術語“X線”,便於顯示骶髂關節結構性改變如軟骨下骨骨硬化、關節侵蝕或融合;外周型表現使用術語“侵蝕”。)因此,在2012年,例如,中軸型X線脊柱關節炎應取代不恰當的一個命名“強直性脊柱炎”。
最近,針對脊柱關節炎中軸和外周表現提出的ASAS標準已在不同的患者群進行評估。所有這些研究證實這組標準的關聯性,尤其強調了非X線中軸型脊柱關節炎(主要是)早期發生率相對高,盡管事實是,在這個階段,非X線中軸型脊柱關節炎患病數與X線中軸型脊柱關節炎患病數在數量上相似。
在生理病理學方麵,(我們)深入了解環境因素包括微生物環境和吸煙習慣對疾病的作用並取得了進展。但一直存在的問題是:骨化是炎症引起的一種現象還是炎症和骨化是兩種獨立的過程。
在治療方麵,物理療法的確切作用存在爭議(哪一種?哪一種“用藥途徑”?例如,患者家裏鍛煉,還是理療師監督患者鍛煉)。還有,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給藥方式存在爭議,是依據患者症狀程度,還是,不管患者症狀程度持續用藥。對於處於疾病活動期的患者,盡管給予最佳NSAID治療,但腫瘤壞死因子抑製劑保證它們短期和長期療效。對於處於疾病持續緩解期的患者,逐漸減少或中斷TNF抑製劑的可能性仍存在爭議。
最後,一種具有不同作用機製的藥物如IL-6抑製劑雙磷酸鹽類經證實無效。不同的是,像IL-17抑製劑這類藥物前景卻非常樂觀。
總之,脊柱關節炎已經在疾病的認識、生理病理學和治療領域上取得了顯著進步。
(來源於Eular2012摘要SP0186)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