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Step 1
病史回顧
患者,女性,36歲,主因“反複發熱1月,腰背部疼痛伴中上腹痛20餘天”入院。
1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多在下午4時左右出現,一般在37~38 ℃之間,最高達38.6 ℃,數小時後可自行退熱,不伴有寒戰,無頭痛、咳嗽、腹瀉及尿頻尿痛,當時口服“消炎藥”(不詳),未引起注意。20餘天前,患者出現腰背部酸痛,無四肢關節疼痛,未予治療;偶有中上腹陣發性疼痛,發作時伴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約1~2小時自行緩解。發病以來,無胸悶氣急,無關節腫痛、皮疹紅斑、口腔潰瘍、光敏脫發等。飲食睡眠可,大小便如常,體重減輕約5 kg。
患者青年女性,發熱超過2周,診斷不明,屬於發熱原因待查(FUO)範疇。其中感染性疾病(49.0%)、自身免疫病(16.9%)和惡性腫瘤(14.3%)是FUO最常見的3大病因。就單個病種而言,結核病最常見(21.6%);自身免疫病中以成人斯蒂爾(Still)病(5.8%)和係統性紅斑狼瘡(SLE)(3.1%)相對常見;惡性腫瘤中淋巴造血係統腫瘤(5.4%)占重要地位(以上數據為北京協和醫院449例FUO病例資料分析)。
鑒於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接近一半,應為臨床首先考慮。文獻提示,病毒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結核病、侵襲性深部髒器真菌感染4種情況最為多見。
該患者可以按以上思路進行鑒別診斷,但是腹痛原因尚不能明確。
Step 2
既往檢查回顧
患者外院檢查結果歸納如下:
血常規顯示,血紅蛋白100 g/L,白細胞9.30×109 /L,中性粒細胞70%,淋巴細胞22%,血小板373×109/L。尿常規未見異常。血沉 (ESR)110 mm/h,血澱粉酶53 U/L。肝功能檢查,血清球蛋白43 g/L,餘無明顯異常。腎功能、電解質正常。高敏C反應蛋白(hsCRP) 164.6 mg/L。
胸部X線片未見異常,腹部彩超提示肝膽胰脾未見占位。
外院化驗檢查提示輕度貧血,ESR和hsCRP增高,盡管白細胞不增高,但不能完全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應考慮,胸部X線已排除肺炎;血澱粉酶結果初步排除急性胰腺炎,腹部彩超和肝腎功能結果亦基本排除腹腔病變可能。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值得引起注意。
Step 3
體格檢查
體溫36.4 ℃,脈搏 80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壓 90/60 mmHg 。神誌清晰,精神尚可,營養中等,查體合作。全身皮膚無黃染、出血點,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鞏膜無黃染,瞼結膜略蒼白,頸軟,甲狀腺未及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未及幹、濕性公式音。心率80 次/分,律齊,各瓣膜區未及雜音。腹部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腎區無叩擊痛。
體格檢查除貧血表現外幾乎無陽性發現。尤其反複心髒聽診未及雜音,但有賴於心髒超聲的進一步檢查。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考慮淋巴瘤有所牽強。腹部檢查初步排除外科腹痛。自身免疫疾病仍應考慮。
實驗室檢查
Step 4
(患者入院後實驗室檢查結果,見表)
入院後檢查提示進行性加重的小細胞低色素貧血,患者無失血,結合鐵蛋白水平,不考慮缺鐵性貧血;患者無海洋性貧血的病史及家族史;因此貧血應該解釋為基礎疾病造成的慢性病性貧血(ACD)。血小板的升高首先考慮繼發性改變,必要時可骨髓穿刺並行基因學檢查,以排除慢性骨髓增殖性腫瘤(cMPD)。
病毒篩查無巨細胞病毒、EB病毒等近期感染證據;風濕學檢查也初步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有待於繼續隨訪,特別是繼續觀察有無血管炎的證據。
血清白蛋白顯著下降,但患者飲食尚可,無吸收不良的證據,考慮慢性消耗,在基本排除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後,應繼續尋找結核感染證據,同時腫瘤性疾病也進入臨床視野。
血清球蛋白升高,但免疫固定電泳陰性,排除了漿細胞病的可能,多克隆(反應性)球蛋白升高的臨床思考包括以下幾個方麵:①肝病,該患者無肝病的基礎;②感染,特別是慢性感染,諸如膿胸、骨髓炎,本患者也不考慮,但結核仍不能除外;③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幹燥綜合征、SLE等常有球蛋白水平升高,但該患者暫時不予考慮;④腫瘤,比如血管免疫母細胞T細胞淋巴瘤常伴有高球蛋白血症,其他腫瘤如組織細胞腫瘤也有類似表現;⑥血管濾泡淋巴組織增生症(Castleman病)因有其固有表現,該患者不予考慮。
至此,結核感染或腫瘤性疾病,應該首先考慮。堿性磷酸酶升高目前不能解釋其原因。
骨髓及影像學檢查經過
Step 5
患者反複發熱,體溫達到39℃以上。
多次血、痰、骨髓液培養(細菌、厭氧菌、真菌)陰性,多次心髒超聲未見贅生物。應用多種抗生素(主要是美羅培南+萬古黴素+氟康唑)無效。
至此,可初步排除普通細菌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患者腹痛反複發作,且全身骨痛明顯。
骨髓穿刺塗片示,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粒係增生明顯活躍且有毒性改變,紅係增生尚可伴輕度小細胞低色素表現,巨核係增生無異常,片中漿細胞略多見。骨髓液染色體分析提示,正常核型,淋巴細胞抗原受體基因重排均陰性。骨髓病理提示,鏡下骨小梁間見大量增生造血組織,僅見少許脂肪組織,灶性纖維組織增生,造血組織三係細胞均可見到,細胞形態及數目未見明顯異常,造血組織中可見到較多漿細胞,細胞較成熟,考慮漿細胞反應增生性病變,免疫標記結果提示未見到明確腫瘤性病變。
胸部CT,兩肺、支氣管未見異常,縱隔內見小淋巴結,最大者短徑約0.8 cm,胸膜無增厚,雙側胸腔少量液性密度影。
發熱伴骨痛,骨髓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無淋巴造血腫瘤累及骨髓證據;胸部CT提示無肺結核的依據。
胸部CT第10胸椎椎體右緣骨質不連續,提示骨質破壞,局部軟組織腫脹。胸椎+頸椎MRI所見提示頸椎多發信號不勻,斜坡異常信號,考慮轉移性腫瘤或血液係統病變所致;胸椎多信號不勻。由此考慮來源骨骼的造血係統腫瘤。
[未完待續,下接《發熱、骨質破壞1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