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複位結合彈性牽引治療中老年人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楊婧哲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12-12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孫建峰、韓斌、申楊勇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三屆骨科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國際COA學術大會上發表論文,旨在研究手法複位結合彈性牽引治療中老年人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療效,探討橈骨遠端骨折外固定固定與康複的矛盾解決方法,減少因固定而產生的並發症。

  該組研究共28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4例,年齡51-78歲,平均62.3歲。左側7例,右側21例。按AO分型標準C2型18例,C3型10例。術前均檢測骨密度。手術於左第2掌骨背側作0.6cm小切口,前臂後外側作0.8cm小切口,骨折遠端釘入2枚3.0mm掌骨釘,於橈骨骨折近端5-10cm處置入2枚3.0mm橈骨幹螺釘,安裝外固定支架。現行“拔伸牽引,折頂側按”手法整複骨折,在C型臂透視下進行支架彈性牽引複位,複位後旋緊外固定架各連接處釘夾。在牽引2周、4周時調整外固定支架的牽引力,牽引方向,同時鼓勵病人主動活動手部各關節。6周時拆除外固定架。

  結果28例獲隨訪,隨訪時間6-20個月,平均12個月。按照AO橈骨遠端骨折複位標準,即關節麵不平整<2mm,橈骨短縮<5mm,殘餘背伸<10°。28例中手法整複失敗2例(占7.1%),其中關節麵不平整是最主要的因素。骨折愈合時間4-6周,平均4.6周。根據Aro關於Colles骨折複位後的功能評價:28例中優20例,良7例,可1例,優良率為96.4%。

  研究認為,手法複位結合彈性牽引治療中老年人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是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本方法可以避免固定時間過長導致的關節功能障礙和應力性骨質疏鬆。可以避免因石膏夾板固定易出現的橈骨短縮問題,從而最大限度的保留關節功能。

關鍵字:橈骨遠端骨折,不穩定,外固定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