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國際骨科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外科高峰論壇召開

作者:戴潤明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6-13

  “有的放矢,精準治療”

  ——第八屆國際骨科運動醫學關節鏡外科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上海ISAKOS運動創傷與關節鏡外科技術操作課程開幕

  由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上肢運動創傷學組、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鏡學組、國際關節鏡-膝關節外科-骨科運動醫學學會(ISAKOS)主辦,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複旦大學運動醫學中心和美國匹茲堡大學骨科中心承辦的“第八屆國際骨科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外科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上海ISAKOS運動創傷與關節鏡外科技術操作課程”於本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開幕。高峰論壇邀請了來自歐洲、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各國的40多位關節鏡專家就全球範圍本領域相關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專題講座、手術演示,充分展現了當今國際骨科運動醫學和關節鏡外科發展的最高水平。論壇重點推出的“前交叉韌帶單束/雙束解剖重建技術要點與方法選擇”、“膝關節單髁置換技術與技巧”、“關節軟骨損傷診斷治療的現狀與未來”、“肩關節不穩與疼痛的微創治療”及“人工韌帶的創新運用”等前沿技術對提升國內運動醫學治療的理念,提高治療技術、造福更多的國內普通患者意義重大。此次論壇由華山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世益教授擔任執行主席。

  對抗性運動導致的韌帶拉傷在年輕運動人群中非常普遍,由於運動激烈,韌帶功能一旦損傷,想要完全康複往往有一定的困難,很多人因此終身不能再從事激烈運動,造成許多遺憾。此次論壇上,國際關節鏡-膝關節外科-骨科運動醫學學會(ISAKOS)現任主席Freddie H Fu教授偕同匹茲堡大學骨科軟骨研究主任Constant R Chu教授共同帶來的“前交叉韌帶單束/雙束解剖重建”理念,利用關節鏡技術對前交叉韌帶損傷部位進行的精確定位,醫生將可以拋棄傳統的“一刀切”、“一起補”的方法及“多補一根比少補一根好”的理念,明確地根據每一位患者的韌帶損傷部位、關節內空間大小選擇單束或者雙束韌帶進行解剖修複,不僅提高了手術安全性、減少了創傷、降低了住院時間,而且在在最大程度上最精準地還原患者的運動功能,治療效果上優於傳統治療技術。Freddie H Fu是美國骨科運動醫學會前主席和美國匹茲堡大學8個附屬醫院的大骨科主任,他開創並發展的此項理論和技術目前已經成為國際認可的主流,而作為國內領先的運動醫學科,華山醫院以及率先運用此技術開展來多例手術,術後患者反映相當良好。

  論壇特邀講師,來自德國法蘭克福運動創傷醫院的Franz Wolfgan教授帶來的膝關節單髁置換手術等前沿理念對於提高當今中老年患者中常見的膝關節炎的治療水平有相當益處。此技術同樣利用關節鏡微創理念對受損的膝關節部位進行“有的放矢”的治療,利用此技術,醫生可以根據患者膝關節損傷的不同情況選擇全髁或者單髁置換,從而避免了對正常、健康組織的不必要損傷,在減少創傷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並發症的發生。術後患者多數能盡快恢複,有時甚至麻醉過後,即可下地活動,一周即可恢複輕度運動,較之傳統的技術需兩周才能下地,術後早期無法進行運動訓練的治療效果要好許多,大大減少了提高來中老年患者的疼痛,恢複來其重新運動的信心。

  此外,作為論壇的承辦方之一,華山運動醫學科的關節鏡技術在學術地位及臨床技術上均已達國內最高水平,部分甚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此次論壇上,華山醫院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外科主任陳世益教授重點推出的國內對於“人工韌帶”的實踐與創新獲得了極大的國際關注與反響。在臨床上,患者的韌帶一旦嚴重受損,往往需要新的韌帶進行替換,韌帶的來源主要有患者自身、異體(如遺體捐獻)組織工程及人工韌帶4種,其中,人工韌帶以不傷害患者自身、清潔程度高且可批量複製生產等特點成為當今全球所熱議的主流,然而由於材料技術的不成熟,目前應用仍有爭議。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973課題等多項重點基金的支持下,已經就人工韌帶納米化改良進行了多年的研發,實驗室研究已經取得不錯的成果。采用最新納米技術製造人工韌帶,以達到更好的組織相容性,更好地促進腱骨愈合。此項技術已經開始試驗,一旦成熟,開展臨床應用,將造福數以萬計的韌帶損傷患者。

  肩關節鏡微創理論和手術技術是近年國際的熱點之一,來自韓國、美國的肩關節大師、北大、複旦、解放軍總醫院等頂尖國內醫院專家,對肩關外科領域的熱門和最新技術展開討論,並帶來精彩的全鏡下Latarjet手術演示。複旦大學運動醫學中心創建的複旦肩關節評分係統,符合亞洲人生活習慣,兼顧主客觀,收到肩肘外科專家推崇。此外,作為關節鏡技術進展最快的領域,髖關節鏡和踝關節鏡在本次會議中有相當地位。而近年來運動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發展迅猛,幹細胞、骨修複、PRP等也成為本屆大會專門論題。更有個體化運動康複的演示,以及衝擊波治療的介紹、B超和MRI影像學檢查的操作演示,更豐富了會議內容。

  作為曆年大會的熱點,新鮮屍體標本的手把手操作仍然廣受歡迎。受邀的國內外權威醫生每人均擔任1~3次的手術示教講師,今年仍對手把手新鮮屍體標本操作人數進行嚴格控製,使每一位學員都有動手機會,與導師更好的交流。通過實戰操作的訓練,旨在培養更多合格優秀的關節鏡外科醫生,造福更多的人群。

關鍵字:骨科,運動醫學,關節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