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置換術後住院時間縮短再住院率增加

作者:美文 來源:美國科學促進會 日期:11-04-24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一項對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或隨後的追蹤性矯正手術的老年醫保受益人所做的數據分析表明,在1991年至2008年間,患者在手術後的住院時間縮短了,出院回家的病人的比例也下降了,但他們的再住院率及被轉移到專業護理機構的比例卻有所增加。研究報告發表在4月20日的《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根據文章的背景資料:“全髖關節置換術是對罹患後期退行性關節疾病的患者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在最近幾年中,在美國及外國,這種手術的施行率有了顯著的增加。人們一般以為,對全髖關節置換術經驗的增長會導致患者治療結果的改善(就像在其它手術中所看見的那樣),但記錄這種改善的嚴格的經驗數據很有限。這一數據的缺乏非常突出,因為據估計每年會有28萬例全髖關節置換術,而其成本超過120億美元。”

  美國愛荷華大學卡夫醫學院的Peter Cram及其同事對接受了初次及修正性(隨訪糾正手術)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醫保受益人的醫療結果的長期趨勢進行了評估,並調查住院時間的縮短(LOS)是否會與病人被轉移到急性期後治療機構的人數的增加、再入院率的增加,或兩者兼有的後果有關係。這項研究包括了1991至2008年間的145萬3493名老年醫保A部分受益人的數據,這些人接受了初次的全髖關節置換術,有34萬8596人接受了修正性全髖關節置換術。

  比較1991-1992年與2007-2008年間所做的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平均年齡從74.1歲增加至75.1歲,他們的肥胖症發病率則從2.2%增加至7.6%。在這些時段中,修正性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平均年齡從75.8歲增加至77.3歲,而肥胖症發病率則從1.4%增加至4.7%。就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而言,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從9.1天減少至3.7天。在對病人的特性進行校正之後,在研究期間,風險校正後的30天死亡率從0.7%下降至0.3%,而90天死亡率則從1.3%下降至0.7%。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中,那些出院後回家的人的比例從1991-1992年時的68%下降至2007-2008年時的48.2%,而那些出院後被送往專業護理機構或是中期護理機構的患者比例則從17.8%增加至34.3%。30天全因再入院率從1991-1992年時的5.9%下降至2001-2002年時的4.6%,但在2007-2008年間該數字卻增加至8.5%。90天時的再入院率的結果與30天時的相似。

  文章的作者寫道:“對修正性全髖關節置換術來說,在病人的住院時間、住院時死亡率、出院後安排以及再入院率上也觀察到了類似的趨勢。”

  “對1991-2008年的醫療照顧保險的行政數據的分析發現了3種趨勢。首先,我們發現,盡管病人的複雜程度增加了,但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非校正的和校正的死亡率隨著時間的推移都顯示了大幅的改善。與此相反,我們的第二個發現是,修正性全髖關節置換術、非校正的死亡率看來都有適度的增加,但這一增加可大體由病人的複雜性的增加來解釋。第三個發現是最重要的,即初次及修正性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住院時間的顯著下降似乎與患者被轉移到急性後期護理及病人再入院率的增加之間具有關聯性。”

      相關鏈接: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Medicare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1991-2008

   

關鍵字:髖關節置換手術,住院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