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症,你不得不知道的幾大誤區!

作者:佚名 來源:醫學之聲 日期:23-01-10

        前段時間跟隨骨科門診,發現因腰腿痛就診的病人比例較高,而且很多病人都會常問的一句就是“醫生,我腰疼是不是椎間盤突出導致的,我要怎麼治療啊?”

        相信在生活中,很多人腰一疼就自己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了,或是去醫院檢查一拍片子有腰椎間盤突出就嚇一跳,真是應了那句政績不突出業績不突出腰間盤最突出,好像大家多多少少都在突出,仿佛腰椎間盤突出成了大家最常遇到的疾病,然後就是網上一搜,各種讓人害怕的結果都出來了,頓時感覺自己是不是沒救了。

        但是小編告訴你,沒有那麼多人隨隨便便突出,今天說一說關於腰椎間盤突出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症

        很多人到醫院檢查,拍片子顯示腰椎間盤突出,就很怕,以為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其實腰椎間盤突出(簡稱腰突)並不等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簡稱腰突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突+臨床症狀。

        腰突隻是一個臨床上的影像學診斷,是影像學上(CT、MRI等)有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的客觀影像,隻能說明腰椎間盤發生了變化,如果沒有引起相對應的病態症狀,就不能得出“有病”的結論。而腰突症是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了相應神經根並導致患者產生了相應的主觀症狀和客觀體征,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也會慢慢發生退變,所以人到了一定年齡後腰椎間盤都會多少有點突出,尤其老年人,基本上腰椎間盤都存在突出表現,如果這種突出沒有引起腰腿疼症狀的話,就不必給自己扣上腰突症的帽子!簡單說就是,單純的腰椎間盤突出並沒有造成腰腿疼的表現,是不能算病症。

        誤區二腰疼就是腰突症,腿疼就是骨性關節炎?

        腰突症不一定會有腰疼,而腰疼更不一定是腰突症。

        腰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腰扭傷、腰肌勞損、腰背肌筋膜炎、腰椎小關節突功能紊亂引起的,當然還可能是腰椎感染、腰椎結核、骨質疏鬆症等等疾病所致,這就需要借助影像學資料和臨床查體鑒別,而不是一味的診斷為腰突症。

        臨床上腰突症要滿足以下三點:

        ①影像學檢查存在腰椎間盤突出

        ②有受壓神經根相應分布區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③特定的神經根損害體征

        而臨床上,腰突症患者可表現出多種症狀,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症狀就是腿痛。很多時候腰突症患者沒有腰痛,倒是有臀部和腿疼。這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造成腰椎管內的神經受壓,而這些神經主要支配臀部和下肢的感覺及運動功能,例如90%的腰突症發生在L4-5或L5-S1椎間盤,所以雖然病變在腰椎,而腿痛腿麻卻是腰突症最常見的臨床症狀。

        誤區三症狀緩解不疼了就是痊愈了,突出的椎間盤就複位了?

        絕大多數腰突症患者通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而推拿是最常規的一種治療手段,經過推拿治療後,疼痛明顯緩解,就自認為痊愈了,覺得椎間盤應該被推拿複位了。殊不知推拿治療腰突症主要是改變了突出的椎間盤組織與神經根的位置、減輕或解除了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並不是讓突出的髓核還納、複位。其實椎間盤突出仍然存在,疼痛的緩解隻是因為神經根壓迫減輕和局部炎症水腫消退了。疼痛減輕不等於病症就輕,有時腰突症患者疼痛的程度與病情並不一致。有時患者疼痛輕了,下肢力量卻降低了,腿麻比以前更厲害了,甚至出現大小便困難,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神經根受壓程度不同。例如初級壓迫到神經邊緣,是酸痛感;中級壓到神經實質,最麻,但不一定痛,肌肉稍沒力,而且會漸漸越來越沒力;最嚴重的是壓到整個神經,可能不酸麻痛,但很沒力。這都表明病情在逐漸加重。

        雖然有報道說突出的椎間盤(特別是脫出型)可能會重吸收,但這隻是少數病例報道,目前的研究對腰突後重吸收的機製並不完全清楚,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誤區四突出的大就嚴重,小就不嚴重?

        臨床上經常碰到一些患者椎間盤突出非常大,卻沒有任何症狀,反而有些患者很小的椎間盤突出卻導致嚴重的疼痛。主要是看它突出的位置,以及對神經根壓迫程度等因素有很大關係,所以說並不是突出越大症狀就一定越重,突出越小就症狀越輕。

        誤區五症狀緩解就可以恢複劇烈運動了?

        在緩解期或已經緩解僅有輕微症狀的病人,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如果腰突症患者進行不恰當的劇烈運動可能會造成症狀複發甚至加重。因為症狀緩解以後並不代表腰椎間盤突出就痊愈了,突出的腰椎間盤就複位了。所以得了腰突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護腰,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肆無忌憚地進行劇烈活動。

        誤區六得了腰突症不能睡軟床?

        在腰突症的保守治療中,常常建議患者睡“硬板床”,可是這裏提到的硬板床並不是硬木板子床,許多患者對此都有或多或少的誤解。硬板床是相對‘硬’而不是絕對‘硬’,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光板床。這經常給患者帶來了困擾,導致很多人越睡腰越疼。

        通常情況,腰椎有正常的生理曲度,腰突症患者需要的床是一種軟硬適度,能在各個角度維持腰椎生理曲度的床,硬板子不能配合人體脊椎的正常曲線,長時間就會導致腰部後麵的肌肉始終處於一種比較緊的狀態,腰部得不到合適的支撐,這反倒會使脊柱變形不利於恢複。

        誤區七得了腰突症就一定要手術?

        很多人以為得了腰突症就要做手術,其實至少85%以上腰突症患者並不需要手術治療。病情較輕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後,通常症狀可得到明顯緩解。如果疼痛程度比較輕,不影響睡眠,一般保守治療就可以。比如靜臥修養,腰背部的肌肉鍛煉,服用藥物,理療、牽引等,就能使症狀緩解或完全消失。

        但部分症狀嚴重患者,因突出的髓核造成神經嚴重壓迫,疼痛程度在中度或重度以上,嚴重影響睡眠,經過正規保守治療2~3個月以上症狀無好轉,並且出現神經損害的表現時,就建議手術解除神經壓迫,否則受損的神經將出現不可逆性功能障礙。

        誤區八手術治療就是把突出的椎間盤推回去?

        對於手術治療的作用,並不是將腰椎間盤突出的部分“推回去”,由於腰椎間盤的纖維環已經發生破裂,而且自愈能力差,一旦破裂就難以恢複,所以目前沒有將突出的腰椎間盤複位的治療手段,而是以摘除突出的椎間盤,解除神經壓迫,消除患者臨床症狀為首要目標。

        誤區九腰突症最好不手術,手術就癱了?

        很多病人一聽到需要手術治療就害怕恐懼,有心理負擔,而拒絕手術治療。一般在腰突症中,達到明顯突出型、髓核脫出或遊離型的患者,加上臨床症狀明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此時隻有通過手術的方法才能緩解症狀,尤其是在保守治療無效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否則可能會遺留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給患者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關鍵字:腰椎間盤突出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