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ER:髖關節外骨骼有助於老年人改善行走功能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3-01-09

        在老年人中實施的鍛煉計劃有助於減緩與年齡相關的身體和認知健康變化。可穿戴機器人外骨骼是一種功能強大的新興康複技術,可用於神經受損的患者個性化康複。基於機器人外骨骼的運動幹預在社區環境中的效果尚未在任何人群中進行評估,尤其是老年人群體。本研究在康複診所外成功部署康複外骨骼鍛煉計劃,需要輕量化、易於使用的外骨骼,以及與真實世界性能和功能改善相關的現實結果測量。因此,這項臨床前研究的首要目標是評估一種髖關節外骨骼運動訓練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方案使用機器人外骨骼,在社區環境中的健康老年人隊列中進行。本研究旨在評估使用雙側髖關節外骨骼(GEMS-H;三星電子公司,韓國水原)改善社區老年人步態功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發表在《神經工程和康複雜誌》上。

        12名65歲以上的參與者使用GEMS-H骨骼係統在4–6周內完成了總共12次30分鍾的步態訓練。所有的步態訓練課程都是在老年生活社區完成的。在兩個不同的時間點收集結果,以比較幹預前後的狀態。功能結果測量包括五次坐到站(5xSTS)、十米步行測試(10MWT)、六分鍾步行測試(6MWT)、伯格平衡量表(BBS)和功能步態評估(FGA)。患者報告的結果包括用戶對輔助技術的滿意度評估(QUEST)。這些結果是根據先前文獻中評估步態功能、平衡、耐力和器械滿意度的常用方法選擇的。每個參與者的活動水平都使用腳踝磨損傳感器進行監測。對於久坐分析,在基線治療前6天和最終評估後6天監測參與者的活動。

        髖關節訓練係統

        GEMS-H培訓計劃基於現有係統,旨在提高用戶的行走性能。在本研究中,培訓課程在參與者的社區生活設施區域進行,包括室內走廊、坡道、樓梯和多地形表麵。傳統上,老年人由於身體損傷和害怕跌倒而難以獲得行走的動力。為了鼓勵在社區環境中行走,物理治療師在阻力扭矩和輔助扭矩之間交替使用外骨骼設置,以幫助加強肌肉,並在阻力訓練之間提供積極的休息。必要時允許坐著休息,但在可能的情況下首選輔助模式。每個受試者的第一次訓練在30分鍾的訓練中(根據他們的能力)至少有10分鍾的步行阻力,但物理治療師試圖在12次訓練中逐漸增加步行阻力模式的時間。

        幹預前到幹預後,基於績效的結果指標的變化

        在外骨骼訓練後,平衡、步態速度和耐力均有臨床顯著改善,且該器械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低於1.0 m/s的步態速度是跌倒風險的指標,低於該閾值的四名參與者中有兩名在幹預後將自己選擇的步態速度提高到1.0 m/s以上。久坐的時間也顯著減少。幹預措施使該隊列的久坐時間/天平均減少了112分鍾/天。據了解,居住在社區的老年人每天減少22分鍾的久坐時間有助於促進健康老齡化,並降低其他與老齡化相關的合並症的風險。此外,研究表明,久坐行為是老年人功能健康的獨立預測因素。久坐時間的減少也會影響心血管死亡率。通過GEMS-H幹預,參與者在耐力、平衡和力量方麵的改善可能通過鼓勵日常生活中的整體身體活動,有助於減少每天久坐的次數。這也是首次在老年人中進行的研究之一,該研究表明,基於機器人的幹預在幹預後會有基於行為的改善。

        基於外骨骼的步態訓練是一種有效的幹預和新穎的方法,可以鼓勵老年人鍛煉,減少久坐時間,同時改善步行功能。

關鍵字:行走功能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