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定量影像學指標是否可以預測椎體骨折的發生?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11-27

        盡管椎體骨折(VFs)是最常發生的骨質疏鬆性骨折類型,但往往很難被發現,很難對未來進一步骨折風險增加的患者進行識別及預防。因此,評估椎體骨折的風險對於減少VFs及其後續並發症的發生非常重要。

        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骨髓脂肪(BMF)是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評估的潛在成像指標,特別是對於如腰椎等骨小梁較多的骨骼部位更是如此。然而,關於骨髓脂肪與椎體骨折關係的數據非常有限。

        以前的研究已經觀察到骨髓脂肪分數和BMD之間的反相關關係。除了骨髓中的脂肪,肌肉和腹部的脂肪組織含量也可能影響骨代謝,並與骨質疏鬆性骨折有關。骨骼和肌肉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一些研究表明,骨質流失與肌肉脂肪浸潤以及腹部脂肪的增加密切相關。然而,肌肉和腹部的脂肪含量與椎體骨折的關係仍不清楚。

        近日,發表在European Radiology雜誌的一項研究對400名健康的社區居民使用基於化學轉變編碼的水-脂肪MRI(CSE-MRI)進行了成像,並通過標準化的質子密度脂肪分數(PDFF)圖來量化骨髓、腰大肌和脊柱旁肌肉以及肝髒的脂肪含量,同時通過定量CT(QCT)分析了腹部脂肪、椎體骨折和腰椎的體積骨質密度(vBMD),探討了在一個年齡範圍隊列(22-83歲)中器官脂肪含量(BMF、肌肉脂肪、肝髒脂肪和腹部脂肪)和vBMD之間的關係以及無症狀椎體骨折與脂肪指數和vBMD的關係。

        在男性參與者中調整了年齡和BMI後,BMF增加1 SD與VBMD減少27.67(95%CI,-32.71至-22.62)mg/cm3有關。在女性參與者中,除肝髒脂肪外,所有的脂肪指數都與vBMD顯著相關,其中BMF的相關性最強(β,-24.00;95% CI,-28.54至-19.46 mg/cm3)。在50歲以上的參與者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結果。在50歲以上的男女中調整了年齡後,脂肪指數與椎體骨折的相關性並不顯著。

        本項研究表明,在男性和女性中,較高的骨髓脂肪與較低的脊柱小梁骨密度有關;在女性中,還觀察到與脊柱旁肌肉脂肪浸潤和腹部脂肪有關。然而,在50歲以上的男性或女性中,骨髓脂肪和其他脂肪組織與基於影像學的椎體骨折沒有相關性。

關鍵字:骨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