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預防脆性骨折,保護晚年健康

作者:十六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2-09-23

2018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於50歲人群中,骨質疏鬆發病率我國 50 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為 29.1%,男性為 6.5%。45歲以上骨折患者當中,75%的骨折與骨質疏鬆相關。骨質疏鬆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居民晚年健康的重要問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預計到 2050 年,我國每年因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骨折(即脆性骨折)患者將高達599 萬例次。而這其中,髖部骨折作為脆性骨折中最為嚴重的一類,尤其可能對老年群體健康造成巨大危害。脆性骨折究竟有哪些危害?如何實現脆性骨折的預防和早期診斷?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拜訪了北京建宮醫院骨傷科李永副主任醫師,共同助力老年骨質疏鬆患者健康生活。

01

脆性骨折危害究竟有多大?

以髖部脆性骨折為例,李永主任為我們介紹了當下脆性骨折可能帶來的深遠危害。作為脆性骨折常見發生部位之一,患者發生此類髖部骨折後,往往會伴有相當嚴重的關節功能受限、下肢短縮等問題,並造成不可逆的下肢功能障礙。很多情況下,即使經手術處理,患者仍然難以恢複到術前狀態。據統計,這一問題在臨床發生率最高可達50%,其中20%~30%的患者會受其嚴重影響,繼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而更為嚴峻的問題是,髖部骨折患者死亡率處於極高水平。李永主任介紹道,在此類骨折發生後的一個月內,患者死亡率可達10%,一年內死亡率可達20%。其中,絕大多數患者的死因都是由於骨折發生後長期臥床所導致的血栓、肺炎、壓瘡、泌尿係統感染等並發症,也正是因此,髖部骨折常常被人成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02

脆性骨折如何治療?

李永主任指出,由於髖部脆性骨折的發生多見於老年人,而此類患者常常合並高血壓、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等老年性疾病,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時風險巨大,而選擇保守治療時又往往容易出現血栓、肺炎、壓瘡、泌尿係統感染等並發症,致使目前臨床治療過程中難以尋找到最為恰當的治療方案。綜合各方麵考慮,目前針對此類疾病在無明顯禁忌證的情況,仍然選擇以手術治療為主。

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及時經全麵評估,在整個圍術期內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多重風險給臨床治療帶來巨大挑戰。在術前,患者心肺功能和手術耐受水平就是決定能否正常開展治療的一道難關,需要進行充分且全麵檢測和評估;術中,由於患者存在骨質疏鬆,其骨折複位難度較大,易出現再骨折風險,且不管是進行假體置換還是內固定均有複位失效或固定鬆脫可能;術後,由於患者年齡較大,恢複能力較弱且常因各種原因治療依從性不佳,術後康複治療效果往往較差。也正是因此,當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呈現出極高的致殘率,而高致殘率隨之而來的長期臥床,也導致了致死率的升高。

03

脆性骨折如何預防?

從臨床角度來看,任何疾病管理的效果都是預防大於治療的,而追根溯源,脆性骨折的根本原因,還是患者骨質疏鬆問題的不斷加重。作為一種具有高致殘率、高致死率的慢性疾病,骨質疏鬆預防才是減少脆性骨折危害最具為值得關注的重點。

李永主任強調,骨質疏鬆的預防應當從身邊的細微行為做起,包括但不限於增加食譜中肉、蛋、奶等蛋白質含量較高食物的比例;合理補鈣;適當加強運動;增加日照時間,預防跌倒等。其中,跌倒作為導致老年人脆性骨折最常見的直接原因,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04

骨質疏鬆的早期診斷

李永主任也表示,由於骨質疏鬆患者疾病發生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因此對於此類疾病的預防其實仍然相當困難困難。,所以當下能夠實現在患者發生骨折前早起發現早起治療就尤為關鍵。在臨床中,目前對於骨質疏鬆早期診斷已經有了較為簡單便捷的檢查方案,即骨密度的測定。對於老年人群而言,定期進行骨密度測定是實現骨質疏鬆早診早治,減少危害的重要手段。

臨床當中,患者骨密度常常以T值表示,其標準如下:

絕經後女性、50歲以上男性:

T值 > -1.0,為骨量正常;

-1.0 ≤ T值 ≤ -2.5,為低骨量;

T值 < -2.5,為骨質疏鬆;

T值 < -2.5,伴1處以上脆性骨折為嚴重骨質疏鬆。

在上述標準中,如出現T值<-2.5,或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均需及時就醫進行治療。T值在-1.0 ~-2.5之間者,如出現胸背痛或周身疼痛,同樣需要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目前對於骨質疏鬆患者,常見的幹預方式包括除了前文所述的補充鈣源、增加食物蛋白攝入、增加日照等,藥物治療也是目前骨質疏鬆骨折治療的重要一環,常用藥物主要包括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促進鈣吸收的藥物,阿侖膦酸鈉、降鈣素等抑製破骨細胞活性藥物。在實際治療中,需要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疾病特點,選取合適的治療方案。

關鍵字:脆性骨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