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osozumab是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可與硬化素結合,硬化素是一種細胞外Wnt抑製劑,可防止Wnt配體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LRP) 5和6結合,並抑製經典Wnt信號通路的激活。硬化素的抑製因此導致典型Wnt信號的激活,其對骨具有雙重作用,增加骨形成和減少骨吸收。在2期和3期臨床試驗中,骨形成標誌物在治療的前2個月最高,並在12個月的治療後恢複到基線水平。相反,在12個月的治療中,骨吸收標記物減少並保持不變。
為了確定絕經後婦女使用Romosozumab後骨形成的早期增加情況,我們分析了在第2個月從框架活檢子研究中獲得的骨活檢,以評估鬆質骨、皮質內骨和骨膜表麵的MBBF和重塑骨形成(RBBF)的程度。
3期框架試驗(NCT01575834)的骨活檢組織形態計量學分析顯示,早期骨形成顯著增加,伴隨著吸收減少。臨床前研究表明,大多數Romosozumab單抗治療後的新骨形成是基於模型的骨形成(MBBF)。在這裏,我們分析了幀中骨活檢,以評估2個月的Romosozumab單抗與安慰劑對MBBF表麵範圍和基於重塑的骨形成(RBBF)的影響。
在框架內,≥55歲的絕經後骨質疏鬆婦女被隨機分成兩組,每月1:1~210mg Romosozumab或安慰劑sc,連續12個月,隨後每6個月60mg denosumab sc,共12個月。骨活檢亞研究的參與者接受了四環素標記,並在2個月時接受了暫時性活檢。共有29例活檢適合組織形態計量學。使用熒光顯微鏡,鬆質骨、皮質內和骨膜包膜的骨形成根據其下麵的骨水泥線的外觀被分類為模型化(平滑)或重塑(扇形)。數據比較使用Wilcoxon秩和檢驗,不進行多重性調整。
Romosozumab治療患者的共聚焦髂骨活檢圖像。髂骨活檢的共聚焦顯微鏡圖像(原始放大倍數200X)顯示左側皮質內表麵基於模型的骨形成(MBBF )(虛線=骨水泥線),以及右側先前發生骨吸收的小梁骨表麵基於重塑的骨形成(RBBF )(虛線=骨水泥線)。
結果:2個月後,在鬆質骨(18.0%比3.8%;p=0.005)和皮質內(36.7%比3.0%;p=0.001)上,Romosozumab單抗與安慰劑相比MBBF占整個骨表麵的中位數顯著增加,但在骨膜表麵上(5.0%比2.0%;p=0.37),在所有三種骨表麵上RBBF的表麵積沒有顯著差異。
這些數據表明,在絕經後骨質疏鬆婦女中,Romosozumab單抗治療前2個月的骨形成刺激主要是由於皮質內和鬆質層表麵MBBF的增加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