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和癡呆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病。近年來研究顯示骨質疏鬆症與癡呆可能存在相關性。一方麵,骨質疏鬆症人群發生癡呆的風險高;另一方麵,癡呆人群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高,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大,致殘、致死率高。骨質疏鬆症和癡呆在危害患者健康的同時,也給照護家庭及社會帶來很大負擔。了解以下知識,讓你快速了解骨質疏鬆,遠離病魔的困擾。
一些老年人,認為老了,骨質疏鬆是正常現象,所以不經過醫生的同意,擅自在家中補鈣,或是根本不去看醫生,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73歲的王阿姨7年前去醫院做檢查,通過雙能X線骨密度檢查發現自己腰椎骨量減少了,醫生建議其服用雙膦酸鹽藥物來防止骨量進一步流失,但她認為“服用鈣片即可”。一年後她複查骨密度有所下降,王阿姨還是堅持認為“服用鈣片即可”。直至不久前因跌倒導致第十二胸椎骨折來我院就診。相信有很多人的想法都和王阿姨一樣,認為骨密度下降了,用鈣片補上鈣即可,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一、骨質疏鬆症患者都缺鈣嗎?
是不一定的。骨質疏鬆症與鈣有直接關係,鈣的缺乏是公認的骨質疏鬆主要因素,骨質是否疏鬆,與鈣含量及骨結構密切相關。但是,導致骨質疏鬆有多種原因,並不是所有的骨質疏鬆都是因缺鈣引起的。體內激素調節紊亂、內分泌代謝異常、對鈣元素吸收能力減弱,是大部分骨質疏鬆症的真正發病原因。
如雌激素的缺乏可增加骨骼的分解,導致骨質的快速流失,所以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很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或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運動量不夠、長期大量喝濃茶、咖啡、吸煙、酗酒等容易引發骨質疏鬆,就與缺鈣關係不大。不同類型的骨質疏鬆,治療手段也不一樣,千萬不能不加區分,一律補鈣,就會出現即使補了鈣骨密度仍然下降的表現。
二、老年人為什麼容易患骨質疏鬆症呢?
男性和女性的正常骨量高峰出現於30歲左右。男性的骨量超過女性。在達到骨量峰值後,骨峰量維持約10年。這期間,骨轉化平衡,即骨形成與骨吸收基本相等。此後骨量以每年0.3%~0.5%速度流失。女性絕經期開始後5~7年內,骨減少加速,約每年3%~5%。老年人還會因為消化功能下降,鈣和蛋白質吸收障礙,所以老年人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三、骨質疏鬆症有哪些表現呢?
腰背彎曲
身高變矮
易骨折
腰背部疼痛
四、醫生是如何診斷骨質疏鬆症的呢?
骨質疏鬆症診斷需依靠臨床表現、骨量測定、X 線片及骨轉換生物化學的指標等綜合分析判斷。
1、生化檢查
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血清堿性磷酸酶;
(2)骨鈣素;
(3)總Ⅰ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
(4)β-膠原特殊序列;
(5)血鈣、血磷、血維生素D測定。
2、X線檢查
X線是骨質疏鬆的較基本檢查手段,但不敏感。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 30% 以上才有較明顯改變。早期診斷上幫助不大,但在診斷骨質疏鬆的病因,排除其他疾病具有意義。
3. 骨密度測量
雙能 X 線骨密度檢查是目前測量骨礦密度(BMD)和骨礦含量(BMC)的最常用方法。
五、如何正確治療骨質疏鬆症呢?
(一)病因治療
1. 調整生活方式:
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戶外活動,增加光照。避免嗜煙、酗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防止跌倒等。
2. 服用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鈣劑: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 1000 mg。
維生素 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攝入和吸收障礙常有維生素 D 缺乏,故推薦劑量為每天 400~800 IU(10~20 μg)。
(二)對症治療
針對骨質疏鬆症的表現治療,包括止痛可口服非甾體藥物如布洛芬、塞來昔布等,促進骨形成和減少骨吸收可服用以下藥物。骨折患者需及時就醫。
1. 抑製骨吸收的藥物:包括雙膦酸鹽、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降鈣素、雌激素;
2. 促進骨形成藥物:甲狀旁腺素(PTH)。
最後小建議
1、常鍛煉,缺乏活動會使骨骼強度減弱並變薄。最好能保證每周 5 天,每次半小時以上的運動強度。快步走、啞鈴操等,都是好選擇。
2、多曬太陽,促進鈣質吸收,但別曬傷啦。
3、定期體檢、注意預防跌倒。盡早發現骨質疏鬆,加強自身和環境的保護措施,防止跌倒。
4、學會科學補鈣。科學補鈣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的形成,針對已經發生的骨質疏鬆,還是要去醫院尋找病因從而治療的。
上了年紀,駝背、變矮是生理現象,但記著提到的這些建議,到了七八十歲,依然可以有挺拔的身姿。抬頭挺胸倍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