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疑似肺栓塞(PE)患者的最佳診斷策略仍存在爭議,傳統的診斷根據D-二聚體測定和胸部影像學檢查(CT肺血管造影術(CTPA)或肺通氣/灌注[V/Q]掃描),但D-二聚體對PE的臨床診斷特異性低,CTPA對PE的診斷率也僅在10%左右。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PE疑似患者排除方法,其中PERC規則(不滿足以下全部條件可排除PE風險:年齡50歲以上、脈搏率≥100/min,動脈血氧飽和度<95%,單側腿部腫脹、咯血、近期創傷或手術,既往PE或深靜脈血栓史以及外源性雌激素的使用)或年齡調整的D-二聚體(50歲以上人群,D二聚體閾值為年齡×10 ng/mL)以及YEARS規則(3個標準:PE是最有可能的診斷、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症象和咯血,3條均無者,D-二聚體低於1000ng/mL可排除;滿足1條以上者,D-二聚體低於500ng/mL可排除)。近日研究人員考察了PERC、YEARS規則以及年齡調整D-二聚體聯合應用的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在在法國和西班牙的18個急診科(EDs)開展,為隨機、交叉、非劣效性試驗,總計1414名患者參與,存在至少1個PERC陽性指標,均不進行胸部成像,幹預組包含726名患者,無YEARs陽性指標且D-二聚體水平低於1000 ng/mL或有1項YEARs陽性指標且D-二聚體水平低於年齡調整後閾值,則排除PE風險;對照組包含688名患者,若D-二聚體水平低於年齡調整後閾值則排除PE風險。研究的主要終點為3個月時靜脈血栓栓塞(VTE),非劣效性邊界為1.35%。次要終點包括胸部影像學異常、ED住院時間、住院時間、無指征抗凝治療、全因死亡和3個月時全因再入院。
患者平均年齡55歲,女性占58%,1217名(86%)患者完成研究,其中100人急診診斷為PE(7.1%)。3個月時,幹預組1名患者出現VTE(0.15%),而對照組5名患者出現VTE(0.80%),調整後風險差異為-0.64%,滿足非劣性終點。次要終點中,僅2項存在顯著性差異,分別是胸部影像學異常(-8.7%)以及ED住院時間(-1.6小時),幹預組表現出優勢。
研究認為,對於急診科疑似肺栓塞患者,與PERC聯合D二聚體指標診斷方案相比,添加YEARS規則未顯著降低後續血栓事件風險。
原始出處:
Yonathan Freund et al. Effect of a Diagnostic Strategy Using an Elevated and Age-Adjusted D-Dimer Threshold on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December 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