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Radiol:利用X線高科技準備評估腰椎椎間孔!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1-03-12

        腰痛的直接和間接成本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通常情況下對於腰痛的患者除了需照x線片外,腰椎的橫斷麵掃描也是常規檢查之一。這些橫斷麵掃描通常在不負重的仰臥位下進行。這是因為允許負重檢查的直立磁共振成像(MRI)掃描儀未普及,負重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僅適用於下肢掃描,而不適用於脊柱。

        眾所周知,腰椎間孔狹窄引起的腿痛在直立位更明顯。因此,仰臥位的影像學圖像並不一定代表病理的真實情況。這種差異會影響相應的診斷和治療,特別是當臨床症狀和影像學表現不符時,治療方案很難製定。研究表明,腰椎間孔的大小隨著負重的增加而減小,狹窄程度隨之增加。然而,現階段大部分的研究要麼是坐著進行的,要麼是采用仰臥位模擬負重即所謂的軸向負荷仰臥MR技術進行。最近新引入的多功能x射線係統,采用雙機器人x射線技術,可以實現仰臥位和直立位的腰椎三維斷層掃描。然而,到目前為止,仍未有相關研究使用該技術評價椎間孔的狹窄程度。

        近日,發表在European Radiology雜誌的一項研究通過仰臥位和直立位三維斷層掃描評估了腰椎椎間孔的大小變化,並與計算機斷層掃描(CT)的圖像質量進行初步的比較和評價,進一步用影像學的方法解釋了腰椎間孔大小隨體位變化所發生的改變。

        對48例患者行直立位(三維斷層掃描雙機器人x線)和仰臥位(三維斷層掃描30例,CT掃描18例)的腰椎進行前瞻性掃描。由兩個閱讀者測量椎間孔的橫截麵積(CSA)、頭尾側(CC)和腹背側(VD)直徑,並根據椎間盤高度進行分級。對18名患者的兩種掃描方式圖像者使用5點Likert評分,獨立評價骨或軟組織結構的可見性和圖像質量。計算描述性統計、Wilcoxon's signed-rank檢驗(p < 0.05)和讀者間可信度。

        從仰臥位(正常椎間盤高度;CSA 1.25±0.32 cm2;CC 1.84±0.24 cm2;VD 0.88±0.16 cm22)到直立位(CSA 1.12±0.34 cm2;CC 1.78±0.24 cm2;VD 0.83±0.16 cm2;各p < 0.001),兩名閱讀者所測量的椎間孔大小在所有等級上都顯著減小。椎間盤高度的降低與椎間孔大小的減小有相關性(仰臥位:CSA 0.88±0.34 cm2;CC 1.39±0.33 cm2;VD 0.87±0.26 cm2;直立:CSA 0.83±0.37 cm2, p = 0.010;CC 1.32±0.33 cm2, p = 0.015;VD 0.80±0.21 cm2, p = 0.021)。閱讀者間對於區域一致性的可靠性非常好(0.51 ~ 0.89),同時對於頭尾距離(0.32 ~ 0.74)和腹背距離(0.03 ~ 0.70)有很寬的範圍。CT的圖像質量優於3D斷層掃描(p < 0.001;κ,CT = 0.66-0.92,3D斷層掃描= 0.51-1.00)。

        直立負重體位的腰椎椎間孔尺寸比仰臥位置要小。與CT相比,尤其是在神經根輪廓的顯示上,3D斷層成像的圖像質量較CT要差。這提示臨床上對腰痛患者進行椎間孔大小的測量時應考慮到體位對其的影響,以減少漏診和誤診的發生。

關鍵字:腰椎椎間孔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