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ed :5萬人超17年隨訪研究:不吃肉反而更容易骨折!

作者:王木木 來源:生物探索 日期:21-01-01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疏鬆的患病風險會明顯上升。據調查,我國65歲以上老年女性的患病率為51.6%,男性患病率為10.7%,此外,幼兒和成年人的骨折也很普遍,這都給醫療係統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先前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素食者的骨礦物質密度(BMD)比非素食者低。這可能是由於鈣和蛋白質的攝入與骨骼健康相關聯,而素食主義者中鈣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均較低引起的。雖然已有薈萃分析發現鈣補充劑可有效地引起BMD的小幅增加,但尚不清楚這種改善程度是否足以降低骨折風險以及素食飲食與骨折風險間的關係。

        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MC Medicine》上發表了題為Vegetarian and vegan diets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fractures: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EPIC-Oxford study的研究成果,通過對不同飲食特征組的全部和多個特定部位骨折風險的前瞻性研究,發現非食肉者,尤其是純素食主義者,發生全骨折或髖部等某些特定部位的骨折的風險更高。

        研究人員在英國招募了約54898名參與者,根據飲食特征將其分為肉食組、魚食組(不吃其他肉)、素食組(不吃肉或魚,但吃牛奶或雞蛋)和純素食主義組(不吃肉,魚,牛奶和蛋)。同時統計各組參與者的性別、體質指數、煙酒,體育鍛煉、飲食補充劑和病史等信息,對其進行定期隨訪,並通過國家衛生服務記錄來統計參與者的健康狀況。

        參與者的基線特征

        在平均長達17.6年的隨訪期間,共發生了3941例總骨折,566例手臂骨折,889例腕部骨折,945例髖骨骨折,366例腿部骨折,520例踝骨骨折,467例其他主要部位骨折。

        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對飲食特征和全骨折及特定部位骨折風險間的相關性進行評估,在調整其他協變量信息後,發現與食肉者相比,素食者的全骨折的風險增加了11%,而純素食主義者發生全骨折的風險更高,會顯著增加50%。

        不同飲食組的總骨折和部位特異性骨折的風險

        對於特定部位的骨折風險,食肉者與其他三種飲食特征參與者的髖部骨折的風險差異最大。調整BMI後,與食肉者相比,食魚者、素食者和純素食主義者的髖部骨折風險均上升,分別顯著增加了26%、25%和131%。

        其他部位中,純素食者的腿部骨折和鎖骨、肋骨、椎骨等其他主要部位骨折的風險也均高於吃肉者,風險比分別為2.05、1.59、1.02和2.50。不過,四個飲食組間,手臂、腕部或踝部骨折的風險並沒有顯著差異。

        有足夠的鈣和蛋白質攝入量的參與者中不同飲食組的總骨折和部位特異性骨折的風險

        總體而言,與吃肉者相比,不吃肉的參與者發生全麵骨折和某些特定部位骨折的風險更高。這些風險差異可能部分是由於非肉食者的平均BMI較低以及鈣和蛋白質的平均攝入量較低引起。但是,在調整這些因素後,該風險差異仍然存在,因此可能存在著其他未知的因素,仍需進一步研究明確。

關鍵字:骨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