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腰痛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據Lancet雜誌研究數據顯示,從2006至2016年腰痛的發病率增加了18%,而且腰痛已成為全球致殘主要病因之一,也是近30年來的主要致殘病因。國際上腰痛按病因可分為:非特異性腰痛和特異性腰痛,而非特異性腰痛是指找不到確切的組織病理學結構改變,又不能通過客觀檢查明確其病因的腰痛,約占腰痛的85%。腰痛不僅影響機體健康,而且還會給社會帶來沉重的醫療成本。
目前,多國指南相繼發布了腰痛物理治療或非藥物治療指南,其中運動療法被廣泛推薦用於治療持續的非特異性腰痛。雖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適度運動對緩解腰痛有效,但從運動中獲益的人群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近日,發表在Br J Sports Med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其他治療相比,短期內運動療法對疼痛、功能限製和總體康複效果更顯著,尤其是在沒有繁重的體力需求和使用止痛藥物的情況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Cochrane數據庫2000年到2012年的27項研究包括3514名參與者,所有參與者均為非特異性持續性(>12周)腰背痛(單獨或伴有腿痛)。研究人員通過收集參與者基線特征、運動以及短期、中期和長期隨訪的結果,並采用多層次混合效應回歸分析主要評估運動療法對減少疼痛輕度,與背部相關功能限製的治療效果,以及發現更有可能從運動療法中獲益的腰痛患者的特征。
結果發現,與沒有相關治療或常規護理相比,運動療法平均來看可減少腰部疼痛程度,在短期隨訪中23%的參與者通過運動療法改善了功能限製。同時,對於沒有繁重的體力勞動和使用止痛藥物的參與者來說,運動療法對減輕腰疼的效果更好。與沒有相關治療或常規護理相比,身體質量指數較低的參與者運動療法同樣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3個月隨訪中,運動療法對疼痛和功能限製的影響
總體來說,運動療法對持續性非特異性腰痛有改善,其中對於使用藥物治療腰痛的個體,以及沒有重體力勞動的個體來說,可能會從運動中獲得比其他治療更多的益處。這項研究提供了潛在的有用信息,有助於設計出更好地匹配特定亞組的運動幹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