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是缺鈣引起的?做好這4件事有效防治

作者:佚名 來源:瀟湘晨報 日期:20-12-25

        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經常遇到的難題,尤其是絕經期後女性,患上骨質疏鬆後,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該如何治療,通常都是人雲亦雲的去補鈣,可能補了很長一段時間,症狀卻並沒有緩解。骨質疏鬆真的就是缺鈣引起的嗎?補鈣是不是就是唯一的治療手段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答案。

        鈣對人體起哪些作用?缺鈣有哪些危害?

        鈣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一個健康的成年人,體內含鈣大約1~1.2千克,僅次於碳、氫、氧、氮位居第五位,在構成人體的無機元素中排在第一位。鈣在人體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99.3的鈣是以羥磷灰石結晶的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另外0.7%的鈣則是以離子形態存在於細胞外液和軟組織中。

        鈣在人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與骨骼與牙齒的組成;

        維持及調節正常的神經肌肉興奮性;

        參與肌肉的收縮偶聯;

        維持心髒正常的電生理功能;

        影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參與調節多種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釋放;

        能激活多種酶調節代謝過程,及激活補體;

        參與凝血過程,是血液凝固必須的凝血因子;

        參與細胞信號的傳遞過程;

        ……

        總之,鈣是人體各種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一旦缺鈣,就會對機體的正常運行產生多種影響。

        缺鈣的主要危害包括:

        影響神經肌肉——血清鈣濃度下降,會導致神經和肌肉過度興奮,引起肌肉抽搐(抽筋)、失眠或睡眠質量下降等症狀。

        影響消化係統——食物需要各種消化酶分解然後吸收營養,鈣離子可增強消化酶的活性,缺鈣可導致人體消化功能下降。

        影響生長發育——青少年缺鈣會影響生長發育,輕度缺鈣可表現為生長痛、出牙晚、頭發生長緩慢、身高增長慢等,嚴重缺鈣則可導致兒童佝僂病。

        影響凝血功能——鈣是重要的凝血因子,當身體存在出血點時,可以逐級激活凝血酶來止血,血清鈣缺乏時,會導致人體凝血障礙、傷口愈合緩慢。

        導致骨質疏鬆——當骨骼中鈣質流失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骨質疏鬆,患者會出現腰背酸痛的症狀,且輕微碰撞就容易發生骨折。

        缺鈣可導致的危害還有很多,比如高血壓、骨質增生、牙齒鬆動、皮膚老化等等,幾乎身體的每個器官都可能受到侵害。

        骨質疏鬆是如何發生的?除了缺鈣還有哪些原因?

        人們一般把骨質疏鬆的發生歸結於食物中鈣的缺乏,這其實是不準確的。我們的骨骼時刻處於新陳代謝中,青少年時期不斷進行骨塑建,骨骼發育成熟後始終有著骨重建。骨骼的重建,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兩個過程,二者有序進行,當骨吸收大於骨形成時,骨質疏鬆就會發生。

        骨吸收——破骨細胞活性加強,舊骨被吸收破壞;

        骨形成——成骨細胞活性加強,促進新骨形成。

        骨質疏鬆發生的真正原因,是患者體內骨重建出現障礙,骨吸收大於骨形成。食物中鈣缺乏,導致血清中鈣離子濃度低,不但會影響骨形成,反而會促進骨骼中鈣質向血液轉移,導致骨質疏鬆發生和加重。所以,飲食中鈣缺乏,是可能導致疏鬆的,但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骨重建的平衡。

        甲狀旁腺激素(PTH)——PTH具有促進成果和溶骨的雙重作用。一方麵,其可以刺激骨細胞分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促進骨膠原和基質的合成,利於成骨;另一方麵,其能使破骨細胞活性和數量增加,促使骨基質及骨鹽溶解。當PTH過多時,就可能引發骨質疏鬆。

        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鈣、磷的吸收,對骨同樣有成果和溶骨的雙重作用,可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當人體缺乏維生素D時,會影響鈣的吸收,即使食物中鈣質充足,也可能引發骨質疏鬆。

        降鈣素(CT)——降鈣素可直接抑製破骨細胞的生成,又可加速破骨細胞轉化為成骨細胞,因而增強成骨作用,抑製骨鹽溶解、降低血鈣、血磷濃度。當人體降鈣素缺乏時,也可能導致骨丟失引發骨質疏鬆。

        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對骨吸收也有多方麵的作用,過多或缺乏都可導致骨形成障礙。當體內糖皮質激素過度時,會刺激骨吸收、抑製小腸對鈣的吸收、增加尿鈣排泄,促進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及骨吸收增加,導致骨質疏鬆。

        雌激素——雌激素具有延緩骨質流失的作用,雌激素包括雌酮、雌二醇及雌三醇,雌二醇作用最強,缺乏雌激素也可引發骨質疏鬆。

        甲狀腺素——甲狀腺可以促進骨轉化,甲狀腺素缺乏時骨吸收減少,甲狀腺素過多時骨吸收及形成均增加,但對骨吸收作用更大。

        煙——長期大量吸煙會促使血鈣增加,使尿鈣排出增加,同時還會導致骨小梁體積變小、骨形成率和骨礦鹽沉積率降低。

        酒——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血液中乙醇濃度升高,可抑製成骨細胞的功能,影響骨骼的生長和發育,加快骨量丟失。

        咖啡、濃茶、飲料——這些富含咖啡因的飲品中,咖啡因可促進尿鈣排泄,加劇鈣流失,增加骨質疏鬆發生風險。

        所以我們看到,但凡對骨重建平衡產生影響,導致骨吸收大於骨形成的因素,都可以造成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鬆症發生。所以,骨質疏鬆症的高發人群包括:

        不喜歡喝牛奶、吃雞蛋、吃綠葉蔬菜,飲食中鈣質缺乏的人;

        絕經期後女性,雌激素分泌大幅下降;

        長期宅在家不愛曬太陽,維生素D缺乏的人;

        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甲狀腺素分泌過多;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

        經常吸煙、喝酒,喝咖啡、濃茶、飲料的人;

        ……

        食補還是藥補?骨質疏鬆患者如何正確補鈣?

        話說回來,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骨質疏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攝取充足的鈣質。而一說到補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通過鈣劑補充,這其實並不科學。比方說,如果你是鈣的吸收出了問題,那就應該先解決吸收的問題,又或者你是因為缺乏某些激素導致鈣離子無法整合形成新骨,血液中鈣濃度正常,那就更不能盲目補鈣。

關鍵字:骨質疏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