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應用於下頜骨整形術中相關技術方法的研究進展

作者:佚名 來源:醫脈通 日期:17-02-27

        下頜角肥大症主要是以亞洲人為主的先天畸形或發育不足,因雙側下頜角明顯後突或外翻而導致的下麵部寬大的一類特殊麵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由於下頜骨特有的醫學解剖位置,是多神經、動脈血管的彙聚之處,故而下頜骨整形是複雜整形外科手術之一。逐步完善、優化的下頜骨整形修複技術方法是保證下頜骨整形術術後效果及減少術後並發症產生的重要手段。

1

        Kim等將下頜角肥大分成以下四類:①輕型:下頜角較小;②中型:主要表現為下頜角肥大並外翻;③重型:典型的表現為下頜角肥大伴咬肌肥大;④複合型:嚴重的下頜角肥大伴小頰畸形。

        Baek將下頜角肥大分為三類:①下頜角向後向下突出為主;②下頜角以外翻為主;③下頜角向後向下突出並外翻。

        王俠等將下頜角肥大分為三類:①外翻型;②後下突出型;③複合型。

        下頜角截骨整形術目前主要有口內、口外、口內與口外聯合以及耳後四種手術入路方式。其中口內入路術式可避免術後外在顯著瘢痕並發症而成為臨床上經典的手術入路方式。隨著不斷發展的整形外科相關技術,口內入路方式又分為下頜角的弧線截骨術、磨削以及矢狀截骨術三種。許龍順通過對2003年-2013年之間的867例下頜角肥大截骨手術病例進行總結,並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檢索,分析下頜角肥大截骨整形術常見並發症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其中並發症有口角損傷、頦神經損傷、雙側不對稱、下頜骨骨折、大出血、血腫、心律異常、窒息、休克、死亡等。

        咬肌部分切除時損傷咬肌中動脈可能導致大出血或血腫發生。截骨、磨骨存在損傷麵動脈、下牙槽動脈可能。手術操作過於粗暴或術中解剖定位錯誤致截骨位置不當從而導致下頜骨骨折。神經損傷主要為頦神經損傷,一般因手術當中過度的牽拉所致。下頜骨術後雙側不對稱主要由於術者經驗不足,截骨線設計過短引起,一般需要術後再修複。

2

        3D打印技術近年來在製造骨科植入體、製造仿生模型、整形美容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3D打印技術使用“增材製造”的理念,將陶瓷或粉末狀金屬等可黏合材料,以離散堆積原理為基礎,依托數字模型,通過噴頭逐層打印堆積,形成目標實體。沈聰聰等對23位曾進行過下頜骨整形術後不對稱或骨缺損的患者進行修複重建,采用計算機輔助技術結合CT、3D打印技術,對健側下頜骨進行鏡麵處理,設計打印出受損側人工下頜骨。術後顯著改善患者的麵部不對稱情況,且植入的人工骨材料生物兼容性好,咀嚼、咬合相關功能均未受影響。

        下頜角雙側不對稱是下頜角截骨整形術後常見並發症,2011年4月-2013年6月,柴崗等對二十餘例曾行下頜角截骨整形術且伴下頜骨不對稱及形態不滿意等的患者,應用3D打印技術結合三維CT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製作個性化的人工骨,植入後用來整複術後骨缺損,改善雙側下頜骨不對稱情況,均取得了較好效果。

3

        在人類疾病的診斷史中,開展內窺鏡相關技術已有過百年的曆史。1992年,內窺鏡技術首次應用於額部除皺,從而促進了內窺鏡技術在整形外科應用中的發展。內窺鏡輔助下頜角截骨技術具有微創、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小、術後並發症產生率低以及術後患者恢複快等優點。Ma和Fang嚐試在豬模型上用內窺鏡輔助下頜角截骨,發現在內窺鏡的輔助下行下頜角截骨術的視野較佳,可推廣至人體。

        Honda等在1997年將內鏡輔助口內切口行下頜角截骨術成功應用於臨床。王江寧等在內窺鏡相關臨床研究中指出,下頜角截骨相關操作均能在內窺鏡下完成。與傳統技術相比,內窺鏡輔助下頜角截骨技術可以獲得清晰的視野,可精確地完成對下頜骨鑽孔、畫線、截骨和磨骨等相關操作,亦可及時對出血點及時止血,避免血管、神經的副損傷。采用長度隻有常規方法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口內小切口,術後無瘢痕,清晰的視野可有效避免雙側下頜骨不對稱,切口小、創傷小、精確有效是內窺鏡輔助技術的主要優點。但內窺鏡技術隻能夠在視野上對手術過程起到輔助作用,對於截骨這一關鍵操作並無實質性作用。

4

        隨著下頜角截骨整形術的不斷推廣,使用螺旋CT輔助下頜骨截骨也已見諸報刊。2010年到2014年,某醫院對18位進行下頜角縮小整形術的患者實施手術前以及手術後的螺旋CT掃描,重建下頜骨的三維模式,運用患者個人的CT參數重建顱骨模型,有目標地實施手術前的模擬規劃,並根據設計處置骨組織,訂立手術方案,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CT、MRI等新型設備投入使用使得患者的數據搜集更為簡便,使用計算機模擬整形術和設計方案也已經在業內開始推廣,並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羅奇通過對60例成年女性正常下頜角螺旋CT容積掃描及三維重建,分析下頜角不同部位的骨皮質厚度、大體形態學特點及下頜神經管解剖學特點,為術者提供清晰、可視的下頜角截骨整形術所需的相關解剖結構。柴崗等對20例在上海九院整形外科行下頜角肥大截骨術患者,經CT檢查和DICOM處理,獲取了準確的下齒槽神經及下頜骨的三維數字模型以及截骨線的角度和位置。

        三維數字化技術能夠精確有效的預先設計下頜骨整形術,有效地提高手術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

5

        下頜角截骨整形術通過口內入路方式進行手術操作時,由於視野狹窄,空間有限,手術定位較難,對手術器械要求較高,對術者的技巧經驗要求亦高。陳誌鵬等通過口內入路方式對22例下頜角肥大患者行弧形截骨術,術中通過用預製的X線片模板來標記截骨區域從而指導手術,比較容貌改變及術前後相關數據評價療效。結果示術前術後各項下頜角截骨術所需敏感指標均有明顯差異,所有患者對於術後效果均較為滿意。

        術前,術者根據下頜全景片上的下牙槽血管神經管與下頜角後緣之間距離,采用X線片製作截骨模板,采用歸來等設計的弧形截骨線,根據全景片縮放比例,製作出較準確的截骨模板,而後根據設計的截骨線進行截骨,術後取得預期手術效果。由此看出使用X光模板定位可較為準確的量化截骨範圍,標記截骨區域,從而保證下頜角截骨術的療效。

6

        趙延峰等在2011年5月-2013年11月間,行下頜角截骨整形手術46例,采用自行設計的下頜角截骨定位器結合側壁打孔技術及弧形定位進行下頜角的連續弧形截骨。結果示所有患者術中截除的下頜骨骨塊與術前設計基本吻合,術後雙側下頜角對稱性及外形均良好,下頜下緣弧線較流暢,未見明顯第二下頜角。口內入路下頜角弧形截骨術應用此下頜角截骨定位器及側壁打孔技術能較好的保證截骨的雙側對稱性。

7

        下頜骨整形術是一類精細而複雜的整形外科手術,人們對此作出了許多努力並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如3D打印技術修複下頜角截骨整形術後骨缺損、CT三維重建技術結合計算機模擬技術可對截骨線進行定位設計、提前模擬手術方式、X光模板定位行下頜角截骨術可以準確量化截骨範圍、內窺鏡輔助可提供清晰視野等。口內切口置入導引板定位行下頜角肥大截骨術,通過3D打印和計算機軟件輔助三維設計等數字化操作技術,術前在計算機所模擬的三維模型上精確設計截骨線,製作出數字化截骨模板,並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實體模板,以用於術中置入術區指導截骨[18]等均應用於下頜骨整形臨床中。

        整形美容技術日趨向精細化發展,目前下頜角截骨手術的高風險性亟待科技進步來改進,比如可采用研發對下頜骨建立虛擬與現實的空間映射和觸覺反饋的精確手術導航係統等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精確性,從而降低手術風險。

關鍵字:下頜角肥大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