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與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在新橋醫院進入前期臨床試驗。
該機器人由機械臂和控製台兩大係統組成。主體機械臂形如一隻粗壯的人體手臂,包括上臂、前臂、手掌3個部位,連接三部位的各關節均可全方位轉動,可輕鬆到達脊柱椎體和骨骼相關部位任何位置。手掌部分可根據手術需要安裝骨鑽、骨刀、椎弓根螺釘等多種手術器械,並附帶有攝像頭和照明光源,實時傳輸手術界麵至控製台。控製台包含監視器、操作麵板等部分,醫生在控製台上操控指揮機械臂完成相關手術動作。
記者看到,在研究人員的操控下,機器人不到1分鍾就輕鬆完成了對1塊腰椎模型的兩次定位、瞄準、鑽孔操作,而且在兩次對同一部位的重複操作中,幾乎毫發不差、十分精準。
據機器人研發負責人之一、新橋醫院骨科主任周躍介紹,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可以通過機械的精準定位和替代醫生在放射線下手術操作,提高手術的精準性,降低手術風險,降低術後並發症的發生率,同時還能減少對醫生的放射損害,這對於脊柱微創技術在臨床的進一步推廣運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