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高齡孕婦二次胚胎活檢價值

作者: 來源:EurekAlert.org中文網 日期:12-11-08

  一項優雅的新研究證實了體外受精之後的最常用的胚胎異常篩查方法確實能準確預測更年輕女性的胚胎移植的成功,但是並不必然能夠預測那些高齡孕婦的成功。

  目前,一些體外受精(IVF)實驗室通過對成為胎盤和臍帶的滋養外胚層(TE)細胞進行一次活檢從而篩查染色體異常,然後用一個DNA微陣列評估它們。然而,人類胚胎容易產生鑲嵌,即由於自發的DNA突變而讓一組細胞的發育不同於鄰近的細胞組。這導致了染色體不僅在滋養外胚層(TE)細胞出現不同,而且還在那些新生的胎盤細胞和發育成胚胎本身的內細胞團(ICM)細胞中出現不同。

  為了評估人類胚泡的染色體狀態,由Wei-Hua Wang博士領導的科研人員收集了進行體外受精(IVF)的女性的244個胚泡,對滋養外胚層(TE)細胞進行了活檢,然後評估了全部23對染色體。

  微陣列的結果表明244個胚泡中的56.6%有異常的染色體數量。其中62.3%有1個染色體異常,37.7%有多個或者複雜的染色體異常。與之前的研究結合起來,發現來自38歲或更大年齡的病人的胚泡(56.4–82.0%)比37歲或37歲以下病人(43.9–44.2%)的胚泡更有可能出現異常染色體數量。此外,41歲或41歲以上女性的胚胎僅有18%有正確的染色體數量並且被認為適合移植。

  當這些通過了最初檢查的胚泡進行移植的時候,它們帶來的懷孕率高(平均為70.2%),而與母親年齡無關。

  在經過了這種初次評估之後,這個研究組對異常胚泡中的13個進行了重新活檢,從而使用兩種不同的微陣列平台比較來自同一胚胎的滋養外胚層(TE)細胞和內細胞團(ICM)細胞。發現這13個胚泡中的9個是鑲嵌的(69.23%),其中4個有正常的內細胞團(ICM)細胞,有可能產生健康的後代。這組作者然後得出結論說,當存在異常的染色體數量的時候,僅使用常用的滋養外胚層(TE)細胞活檢方法不能預測內細胞團(ICM)細胞的染色體問題,年齡更大的女性如果需要額外的胚胎進行移植,她們應該考慮將異常的胚胎進行重新活檢。

  該領域明顯還有很多東西有待發現,而且隨著體外受精(IVF)診所繼續使用胚泡微陣列進行胚胎篩查,將發現更多的信息。

關鍵字:活檢,高齡孕婦,體外受精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