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袋鼠療法”

作者: 來源:醫學美圖 日期:12-06-11


  袋鼠療法

  袋鼠育兒法,也稱為母嬰肌膚相親法。對於早產寶寶來說,專家建議父母以“心貼心”的方式和小寶貝“肌膚相親”,這種方法被稱為“袋鼠育兒法”。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0萬早產兒出生,經濟發達國家的醫院在照顧這些自身不能調節體溫的嬰兒時,多是將他們放置在早產兒保育箱中。但是,1978年哥倫比亞新生兒猛增,該國醫生因此發明了一種為早產兒保溫的新方法,即模仿袋鼠媽媽育兒的方式。在實施這種袋鼠育兒法時,新生的早產兒全天24小時要與母親或父親心貼心。隻穿一個尿不濕,戴一頂小帽子的嬰兒緊貼在父母赤裸的前胸,並且用特製的吊帶或者舊衣服將孩子固定住。

   

  袋鼠育兒法的做法

   

  媽媽隻需要給新生的早產寶寶穿一條紙尿褲、頭戴一頂小帽子,用一條特製的吊帶或嬰兒背抱兜將寶貝固定在媽媽或爸爸的胸前;這時媽媽或爸爸也要赤裸著前胸,和寶貝“心貼心”,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寶寶,用肌膚與肌膚輕柔的摩擦安撫寶寶,讓他感到父母的心跳。每天不分時段地經常這樣擁抱寶寶,不會養成她的壞脾氣,隻會讓她的情緒很穩定

  袋鼠育兒法創造奇跡

  2010年8月,澳大利亞的一位母親凱特參加了電視訪談節目《今日今夜》,講述了她用自己的溫暖懷抱將已經“死亡”的兒子救活的故事。

  2010年3月,凱特懷孕27周後早產了,她在悉尼的一家醫院中生下了一對龍鳳胎。其中的女嬰艾米麗幸運地存活,而體重隻有907克的男嬰詹米出生後沒有呼吸,醫生對其進行了20分鍾的搶救後,宣告其死亡。

  詹米的“遺體”被交給他的父母大衛·奧格和凱特。凱特傷心欲絕地抱著自己的兒子,不願相信他已經死了。她溫柔地撫摸著詹米,不停地對他說話。這樣持續了2個小時後,奇跡發生了,詹米開始顯現生命體征。凱特又給詹米喂了一些母乳,小家夥竟然開始正常地呼吸了。

  創造了奇跡的凱特在《今日今夜》節目中講述了自己用“母嬰肌膚相親法”,也就是澳大利亞人所稱的“袋鼠育兒法”救活自己早產的兒子的故事。凱特回憶道:“接生以後,醫生問我們是否為兒子起好了名字,我就說孩子叫詹米。接著,醫生就抱來了已經包裹起來的詹米對我說"對不起,我們沒能救活詹米。”

 

關鍵字:早產兒,袋鼠療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