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好”已深入“80後”年輕母親的心中,然而也有些年輕母親在母乳喂養上容易走極端,當產後哺乳不適發生後很容易放棄。首先,應該讓母親了解,母乳不僅含有多種易於吸收的營養成分,而且含有豐富的抗體,有利於提高嬰兒的免疫力。其次,母乳喂養還能促進母子間感情及心理上的聯係,對嬰兒的心理、智力及身體發育都十分重要。雖然各種哺乳期不適可能造成哺乳困難,但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後是可以堅持哺乳的。
常見引起哺乳不適的原因有:乳頭平坦、乳房腫脹和乳頭皸裂。
乳頭平坦
原因主要原因是一些產婦先天乳頭短平,也有凹陷乳頭產前完全糾正或乳房過度充盈乳暈部致使乳頭頂部較平坦。
處理哺乳前,母親應取舒適鬆弛的坐位姿勢,濕熱敷乳房3~5 min,同時按摩乳房以刺激排乳,擠出一些乳汁,使乳暈變軟,繼而撚轉乳頭引起立乳反射。這樣乳暈連同乳頭被嬰兒含吮,可在口腔內形成一個易使吸吮成功的“長奶頭”。若第一次吸吮未成功,可試用注射器抽吸法使乳頭突出並再次吸吮。哺乳結束後可在兩次哺乳間隙配帶乳頭罩。
乳房腫脹
乳房腫脹是產後普遍存在的問題,常於產後2~7天出現。
原因乳汁得不到及時排出或乳管淤積不通,乳汁淤積成塊,出現脹痛及沉重感。及時有效地疏通乳腺管是產後順利分泌乳汁、預防產後乳房脹痛的關鍵。
處理產後半小時開始哺乳,促進乳汁暢流。哺乳前用濕熱毛巾(40~45℃,外套塑料袋可防止衣服被浸濕)、熱水袋(加套毛巾)熱敷乳房15 min,可促使乳腺管通暢。在兩次哺乳間冷敷乳房可減少局部充血、腫脹。此外,還可熱敷後對乳房進行按摩:①乳腺導管按摩,從乳房邊緣向乳頭中心按摩,可促進乳腺管通暢,減少疼痛;②乳腺小葉及腺泡按摩,一手托住乳房,另一隻手四指並攏,用指腹在乳暈周圍進行360°旋轉按摩;③乳房硬結按摩,在硬結上環形來回交替按摩。
中醫治療產後3天內可進行每日2次的穴位按摩及乳房護理,也可使用一些外敷內服的方法緩解腫脹不適。①用蔥白搗爛,加入雞蛋清、白糖適量,烘熱外敷,每日1次,或將去刺的仙人掌搗爛外敷乳房腫脹處;②用發酵的生麵餅外敷可幫助產婦緩解乳房疼痛直至乳脹好轉;③疼痛難忍者用芒硝外敷,將芒硝250 g碾碎,裝布袋,分敷於兩乳房上並固定,芒硝受濕後需更換再敷,直到乳房不脹;④用絲瓜絡適量,加水燒開後代茶飲,此方法簡單、安全、經濟,療效好,無痛苦;⑤蒲公英可治療產後乳房脹痛、硬結、紅腫,但要早期服用(即產後1日):蒲公英30 g,水煎,量約150 ml,加熱後服下,每日1次,共3天。
乳頭皸裂
預防乳頭皸裂重在預防。在懷孕後期,就應開始注意乳頭衛生。每日用香皂和溫開水清洗乳頭、乳暈;經常(每2~3天)用75%酒精擦洗、按摩乳頭,增強乳頭皮膚的耐磨力,使其哺乳時不易被嬰兒咬破;常換內衣、戴乳罩,以防乳頭皮膚擦傷;扁平乳頭、內陷乳頭應積極給予糾正。
處理對已經發生乳頭皸裂的哺乳期母親需進行如下處理。
•首先要立即糾正哺乳方式:一定要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吮在嬰兒口內;注意先吸吮損傷輕的一側乳房;每次哺乳前,熱敷乳房和乳頭。
•局部消毒、搽魚肝油,同時按摩乳房;每次哺乳結束時,要將1滴乳汁塗擦在乳頭皮膚上;如乳頭疼痛劇烈,可暫停嬰兒吸吮l天,用手擠出乳汁,再用小勺哺喂嬰兒。
•疼痛嚴重的母親可停哺24~48 h。中醫處理以上處理可配合熏洗法:①可將白芷13 g,蒲公英、苦參、硼砂、生甘草各9 g,一同加水煎為藥液,用無菌紗布蘸溫熱藥液擦洗患處,每次15~30 min,每日2 次;②將金銀花、黃連各15 g加入300 ml水中,浸泡30 min,文火煎煮20 min,待藥液稍涼,用藥液洗滌乳頭皸裂處。
正確的哺乳姿勢
要預防哺乳不適的出現,哺乳期母親首先要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較常見的有“扶腰臀籃抱式”、“握頭交叉環抱式”、“足球式”以及“側臥式”4種哺乳姿勢(圖)。產婦產後初期身體虛弱,傷口疼痛,一般選擇側臥式哺乳。無論采用何種姿勢哺乳,均以母兒最舒適為準。
要兩側乳房輪流交替進行哺乳,並做到吸空一側乳房內的乳汁後,再吸另一側,讓嬰兒均衡地吃到富含乳糖的前乳和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後乳。
正確的哺乳姿勢可防止乳汁淤積,更好地促進乳汁分泌,使其能夠充足地保證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