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例】已婚女性盆腔腫物,如何診斷?

作者:放射沙龍 來源:放射沙龍 日期:23-01-13

患者女,33歲,已婚。因運動時突感下腹部疼痛,超聲及CT檢查發現盆腔腫物2 d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經規則,既往史無特殊。6個月前常規陰道超聲檢查未見異常。婦科檢查:外陰已婚式,宮頸光滑,宮體前位、居中,正常大小,活動尚可,壓痛(-),右側附件區可觸及大小7.0 cm×6.0 cm 質硬腫物,表麵光滑,無壓痛,活動度欠佳,左側附件區未觸及異常。實驗室檢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99、血常規、尿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無異常。入院前先後行二維、三維超聲、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檢查。

1. 常規腹部超聲檢查示:子宮體大小5.4 cm×5.3 cm×4.7 cm,宮頸大小3.8 cm×2.6 cm。子宮體右側中下段局部邊緣及輪廓欠清晰,子宮底及子宮體左側壁輪廓清晰,肌層回聲均勻,子宮內膜線形回聲無異常,前後徑0.7 cm,子宮腔內可見避孕器回聲,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子宮肌層內無異常血流信號。左側卵巢顯像清楚,大小3.6 cm×1.5 cm,形態、內部回聲未見明顯異常;右側卵巢未顯示,可見一較大實性回聲腫物,大小8.1 cm×6.5 cm,周緣見薄層粗糙的包膜線高回聲,其外緣邊界清楚,內緣與子宮右側壁漿膜層分界不清,形態不規則,淺麵呈分葉狀,內回聲不均勻,以大片狀低回聲為主,兼少許粗糙並呈波紋狀排列的短條狀高回聲,後方回聲增強(圖1~3),探頭加壓未見活動或變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頻譜多普勒示:腫物前內側1/3 處(鄰近子宮區)血流信號豐富、紊亂,呈條狀及分支狀,粗細不等(圖4),多數為動脈型流速曲線,參數測值:最大峰值流速(systolic peak velosity,SPV):39.4~58.9 cm/s,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0.54~0.70(圖5,6)。肝門、腹膜後大血管旁、腸係膜上、盆部髂血管周圍區、雙側腹股溝未見增大淋巴結。

圖1~3 二維超聲聲像圖示右側卵巢較大實性回聲團塊,周緣見薄層粗糙的包膜線回聲,內側與子宮分界不清,形態不規則,表麵分葉狀,內以大片狀低回聲為主,兼少許雜亂、粗糙的短條狀高回聲,後方回聲增強;圖4~6 二維超聲示團塊前內側血流信號豐富、紊亂,多為動脈型流速曲線,最大峰值流速:39.4~58.9 cm/s,RI:0.54~0.70;

2. 實時三維超聲斷層成像及經陰道超聲檢查示:右側卵巢腫物形態不規則,局部分葉明顯,邊緣粗糙,內回聲不均,夾雜波紋狀排列及粗細及長短不一的索條狀高回聲(圖7,8)。三維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腫物周邊血流信號豐富,其前上部區血流信號呈樹支狀,由粗至細逐漸伸及內部,周邊呈包繞狀(圖9,10)。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示子宮大小、形態及腫物位置、大小、形態、內部回聲、血流狀態等與經腹部超聲聲像圖表現一致(圖11,12)。超聲提示:右側盆腔實性占位病變,內部血流信號豐富,結合臨床考慮為右側卵巢惡性腫瘤(新生物)可能性大,鑒於腫物與子宮右側壁漿膜層分界不清,建議臨床進一步檢查,以除外闊韌帶或子宮漿膜層腫瘤的可能性。

圖7,8 實時三維超聲斷層成像示團塊形態不規則,局部分葉明顯,邊緣粗糙,內回聲不均,有粗細及長短不一的索條狀高回聲分布;圖9,10 三維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團塊周邊血流信號豐富,前上部區為樹杈狀,由粗到細逐漸伸及內部;圖11,12 經陰道超聲檢查示子宮大小、形態及團塊位置、大小、形態、內部回聲與經腹超聲檢查一致;

3. 320排螺旋CT示(圖13~18):(1)兩側肺部、縱隔及肺門、肝髒、膽囊、胰腺、脾髒、雙腎未見明顯異常。腹膜後大血管旁、雙側髂血管周圍均未見增大淋巴結影。(2)平掃於右側附件區見一較大不規則軟組織密度腫物影,連續累及12個層麵,最大層麵徑線為6.0 cm×7.5 cm,外側區邊界清楚,內側區與子宮右側壁及膀胱漿膜層分界不清,形態不規則,局部呈分葉狀,內部密度欠均勻,但未見明顯囊性或鈣化樣表現;子宮未見明顯增大,因受腫物壓迫位置輕微偏向左側,相當於子宮腔部位見避孕器高密度。增強後見腫物輕度均勻性強化,冠狀麵成像清晰顯示整個腫物輪廓像,外形不規則,內側區與子宮右側壁及膀胱壁分界不清,內部密度與子宮肌層接近,矢狀麵成像可見腫物外形不規則,表麵分葉明顯,前緣與膀胱壁緊貼。CT提示:右側附件區占位性病變,考慮惡性可能性大,建議進一步檢查。結合臨床、超聲及CT檢查結果,入院診斷為右側卵巢惡性腫瘤。

圖13~18 右側卵巢無性細胞瘤320 排螺旋CT 成像。圖13 CT 平掃示右側附件區一較大不規則軟組織密度腫塊影,形態不規則,局部分葉狀,內部密度欠均勻,其左側緣(內側區)與子宮右側壁及膀胱漿膜層分界不清;圖14 增強CT 示腫塊輕度均勻性強化;圖15,16 增強CT 冠狀麵成像示腫塊外形不規則,內側區與子宮右側壁及膀胱壁分界不清,內部密度與子宮肌層接近;圖17,18 增強CT 矢狀麵成像示腫塊外形不規則,表麵分葉明顯,前緣與膀胱壁緊貼;

4. 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入院後對患者行全子宮、雙側附件、盆腔淋巴結、網膜切除術及卵巢動脈高位結紮手術,術中顯示子宮前位,正常大小,左側輸卵管及卵巢外觀形態正常,右側輸卵管充血水腫,右側卵巢見一直徑10.0 cm腫物,質軟,包膜完整,表麵光滑發亮呈乳白色,分葉狀,局部有點狀出血,腫物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圖19)。探查腹腔,肝、膽、胃、腸管、網膜未見明顯病灶。術後卵巢實性腫瘤大體標本剖麵呈乳白色,內有纖維束分隔,伴見小片狀出血及壞死。

圖19 術中示右側卵巢腫塊,包膜完整,表麵光滑、發亮呈乳白色,分葉狀,有局灶性出血,與周圍組織無粘連;

鏡檢示腫瘤細胞呈圓形或多角形、排列成大小一致的腫瘤細胞巢,纖維間隔內見淋巴細胞浸潤。免疫組化標記(圖20~24):腫瘤細胞CK(+,灶性),Vimentin(+),人胎盤堿性磷酸酶(++),CD117(+,灶性,散在),S-100(+,灶性),desmin(+,灶性),NSE(+,灶性),CEA(-),CK20(-),CD99(-),EMA(-),inhibin-a(-)。

圖20,21 卵巢實體腫瘤,標本剖麵呈乳白色,內見纖維帶貫穿及小灶性出血、壞死;圖22 病理鏡下示腫瘤細胞以圓形或多角形、大小一致的生殖細胞巢為主,纖維間隔帶及淋巴細胞浸潤明顯HE×40);圖23,24 免疫組化染色(×100):人胎盤堿性磷酸酶(++,圖23)、S-100(+,灶性,圖24)。

病理診斷:(1)右側卵巢無性細胞瘤;(2)左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3)雙側盆腔淋巴結37 枚,未見腫瘤轉移;(4)大網膜未見腫瘤浸潤或轉移;(5)慢性宮頸炎,子宮內膜增殖期反應。

關鍵字:右側卵巢無性細胞瘤,左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雙側盆腔淋巴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